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文化客厅 | 她是梁思成弟子,她笔下的老北京极尽繁华
新京报 编辑 罗东
2019-07-02 11:49
文化客厅第八场,新京报·文化客厅联合化学工业出版社、麦客文化,邀请到梁思成弟子古建筑学者张克群与近代史研究学者解玺璋对谈,寻找古建筑背后的老北京:140处北京古建筑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千年古建筑背后有哪些人?


中国有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历代的国都,因其特殊的地位,往往大兴土木,着意修建。这些古都, 无论在建筑规模、建筑模式或建筑风格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往往表现了同时代最高的建筑水平,可以说,各大古都的建筑沿革史,就是一部较完整的城市建筑史。


在这四大古都中,唯有北京,建都几朝都是统一的泱泱大国,更有一个别处少有的特点:这几个朝代的当朝皇上分别是契丹、女真、蒙古、汉和满等不同的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传承乃至脾气秉性都各不相同,这就使得古老的北京城里留下来很多融合了各民族风格特色的建筑,也使得这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有着更丰富的文化背景。


文化客厅第八场,新京报·文化客厅联合化学工业出版社、麦客文化,邀请到梁思成弟子古建筑学者张克群与近代史研究学者解玺璋对谈,寻找古建筑背后的老北京:140处北京古建筑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千年古建筑背后有哪些人?那些事?


寻找古建筑背后的老北京



本场活动时间:

2019年7月7日15:00-17:00


本场活动地点:

京华印书局旧址

(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77号京华1920)


本场活动主办:

新京报·文化客厅、化学工业出版社、麦客文化


本场活动嘉宾:

张克群 解玺璋


 活动免费

 扫描二维码 即可报名

*场地空间有限,报名人数限100人

7月5日中午我们会发送邮件确认参加资格

前10位签到读者可获赠“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版一份



【本场活动介绍】


古老的北京城里融合了各个民族风格时代特色的建筑,也使得这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有着更丰富的文化背景。


张克群“只为此生的建筑情结”而写就的《北京古建筑物语》集结三本:《红墙黄瓦》,说的是皇家建筑;《晨钟暮鼓》,讲的是宗教建筑;《八面来风》,说的是早期洋人在北京盖的建筑。


在书中却没有用晦涩深奥的学术词语堆砌,而是用老北京的口吻把建筑的背景、历史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亲切又幽默,让人手不释卷。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套建筑书,更是一套渊博有趣的文化读本。


周日下午,作者张克群与知名学者解玺璋一起为大家寻找古建筑背后的老北京。140处北京古建筑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千年古建筑背后有哪些人?那些事?且听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亲传弟子张克群为您解说。


【本场嘉宾介绍】


张克群,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受教于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家学渊源深厚,亲友中名人辈出。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母亲陆士嘉,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校教授之一。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儿子高晓松,著名音乐制作人。


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等。

 

活动主持人:马宗武,《品味书香》监制,主持人。


【本场活动相关图书】


《红墙黄瓦》《晨钟暮鼓》《八面来风》(作者:张克群;版本:麦客文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年5月)


世家出身的张克群眼中的老北京是怎样的?

140处北京古建筑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

千年古建筑背后有哪些人?那些事?

且听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亲传弟子张克群为您解说。

这里不止是“诗和远方”的出处,还收藏着一座古城数百年沉浮。

 

《北京古建筑物语》(套装3种)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379幅精美手绘图和照片,介绍了140处北京古建筑的前世今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宫、潭柘寺、卢沟桥等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关推荐
扫清神话,她依然是这世间的传奇 | 纪念林徽因逝世70周年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