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黄昏,一天中我最敏感适合写作的时间,我的思绪总能肆意游走。黄梅时节过后,江南便浸润在初夏的晴岚里。今年夏天,我高二,提前被国外大学录取,理工科专业。在这么美好的年纪,恰好的时节,是时候,与我最亲爱的文学谈谈,因为这里是我梦里永远的桃花源,芙蓉浦。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是两年前那个跳动着的夏天里的校园。这所江南百年名校的理创班,开学第二天语文老师在全班朗读了我暑假写的读书征文,那对一个初对文字有所感受的学生来说是多大的鼓励。
初中时一心刷数理的我在假期开始读几本书,写下了如今看来那般简单又朴实的语言。开始时读蒋勋,我看到大观园里的青春乐园,读余秋雨先生,我听见历史的车轮翻滚而过;后来静下心来读朱光潜先生,李泽厚先生的学术性文本,才发现文学给我们带来的不是豆蔻词工,青楼梦好,而是思辨理性。
那时我明白,我们不是为了吃饱饭,满足人性的欲望而活,我们有超功利的理想。读书,才能让我们避免成为赤身裸露的猿猴,在真空中漂浮,才能让我们散布几点光亮,去照亮那些和过去一样漆黑的未来。我说,语文有它平面上应试的一部分,但我期待更高更远的语文。
记得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我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诞生了属于我阅读写作的初心。
实在幸运,能遇见这所能让我从题海中抬起头,去追求云端里的哪怕真的不切实际的梦想的学校。
第三节晚自修,我会收起习题册,从桌子底层抽出一本书,窝在位子上看,旁边竞赛大佬们刷微积分,动量定理,我们好像在不同的世界。语文课上我们谈笑古今,激扬文字,我们与一位位大师挥手告别,我们在一掌冷雾里致敬洛夫先生的离开,我们读着校友的文章与金庸先生就此别过;我们手挽手一步步接近大师的内心世界,从苏东坡到鲁迅先生到尼采,有时课下,我真想鼓掌。
我写下一篇篇可爱的文章,也得到了外界的认可,我在全校前分享异国游记,每年班里都选我的读书征文参赛。万分感谢,在十六七岁最刚刚好的年纪里,我渐渐实现我最初的梦想。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我沉溺在文学带给我的白日梦里,我敢于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走着走着,功利的鞭子总会驱赶着我,评价制度也总在扭曲着我。我从云端坠落,摔得鼻青脸肿的。下滑的学科成绩,拼尽全力结果却不理想的作文竞赛,不得不放弃历史……我想我已经在“求和”,在于我必须求取的东西“握手言和”,但怎么也做不到“把盏言欢”,我不可能永远在高空洒脱。
文学,不是我生命的全部,我的事业,但它绝对是我一生的热爱。我发现我的文章素材堆砌,引文缺少灵魂,语言渐渐淹没思想,太过用力,但我从来没像做题那样觉得文学是一种负担。我开始追求“结构轻盈,内蕴丰厚”的语言,而不是“铺采摛文”,我为了突如其来的国外大学招生重拾数理。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我知道我只是一芥小舟,而芙蓉浦则是文学的一片云蒸霞蔚,以轻我只是偶然梦见了文艺罢。
最近武亦姝又火了,去清华读文理通识,而这季冠军陈更,是北大自动化的博士生。我们学校也有个学神学姐浙江省第一进了复旦博雅杯的自招但最后去港大读精算。
我觉得文学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是梦里匆匆一瞥但便一往而深,我们的心不禁听得自己的使唤而跳动。“以出世之情怀做入世之事业”,朱光潜先生的教诲依旧响在澄澈的夏日的天空。
眼下天边渐暗,夜幕四合,这是我第一次用电脑写出一篇文章来。手边放着高数与雅思词汇,写完这篇散文后,晚上我想先学会C语言,再打开电子书继续读《巨人的陨落》直到有睡意。一个月后,我将在永远是盛夏的远方,开始新的旅程,再也没有语文课,再也没有作文竞赛,我将我的kindle放进包里,轻装上路。希望在未来的夏天,我能不时做做白日梦,想象自己栖息在行与行之间。
散文组 作者:王齐齐 作品ID:1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