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超过40℃气象局不敢报?中国气象局:这是误解
新京报 记者 邓琦 编辑 于音
2019-07-01 17:50
温度预报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避免也允许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

新京报快讯(记者 邓琦)每到夏季,总有人质疑,明明已经超过40℃,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温度不敢报,是在给企业节省高温津贴?7月1日,中国气象局通过其微博表示,“高温低报”是误解。


中国气象局表示,按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比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


在同一座城市内,百叶箱和水泥路、柏油路上的温度不一样。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高出4℃至5℃。


另外,每个人的体感温度都不一样。体感温度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存在出入。目前,气象台考虑风、空气湿度等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发布穿衣指数、空调指数、防晒指数等生活气象指数,来弥补单纯预报气温的不足。


那么,真的存在预报员故意低报吗?


中国气象局介绍,温度预报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避免也允许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尽管如此,气象部门对预报员依然有着严格的检验和考评标准。例如,预报温度和实况温度相差超过2℃,即被认定为预报失准。所以,预报员故意“高温低报”的说法并不存在。


新京报记者 邓琦 编辑 于音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邓琦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我国中东部高温仍处于鼎盛阶段,专家解读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差别
时事
高温桑拿天还将持续加码,北方是否进入“暖湿化”时代?
时事
不敢报40℃?一次“失败的科普”后,首席预报员决心继续发声
时事
新闻多一度丨@大学生 如果你的宿舍也没有空调,这些降温方法可以试一试
时事
临泉的雨总是“爽约”,真相来了→
新京号
从殷墟到笔端:汉学家顾立雅的中国岁月
文化
专访华人科学家刘国瑞:过度追捧“帽子”和论文,其实是一种自卑
新京号
“还手即互殴”引发四年诉讼,如何唤醒治安案件中的正当防卫?
时事
子规夜半犹啼血:追念傅国涌先生
新京号
“历史罕见”的风有多大?如何应对?六问华北极端大风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