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令已过了冬至,北京的寒愈重了。烈风裹挟着秋叶,列车疾速驶向江南。
沿途的风景已悄然改变,不经意间回到了初秋。旱地与水田也逐渐交融,永不停息的扬子江便成了江南的标志。首站是苏州,也许是因为古城的谦逊,并不向我们一下展示她的全部,便只好用雾做的纱半遮半露地引我们去探访她的美。
美在苏州,爱在园林。苏州的园林是世界闻名的,但只是耳闻并无真见,实是惘然。
心情略又有些复杂,北京的皇家园林是逛遍了的,只因这二者本是相仿而建,制式大多相同,便担心这江南失了自身。虽已是隆冬,但青山隐隐,绿水悠悠的本质是不变的。还未曾至拙政园中,那种气息就已悄然沁入于心了。
初进园中,并无多样不同,只为一个前院,但青松翠柏的春景却是令我惊奇的,竟在此时节仍有此景,实为一趣。地上的青砖仍存有朝露,一簇一簇油油的青苔伏在地上,在柔光中经过水雾散开,洒在院内,也洒在身上。
在厅的两侧是幽深的翠竹,一排排密密的挺在哪,分外颀丽。掠过在深处的如葫芦形的门,你所能感觉到的是水声。并不知是哪里便涌出了一股清泉,却也无形,好似是江南的精灵,调皮而害羞。
登亭而望,潺潺流水俨然已将此分隔开来。如是夏天,四面的嫩荷便会随着清风徐徐拂动,在享受荷叶摩挲的声音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荷风的香——故曰:荷风四面亭。
说是绝,又是连,处处似乎无关却又连绵不绝——这便是园林的精髓。顺桥而行,平如镜面的潭水将地上之景映至水下,不觉间又将空间扩大,若不是一对戏水鸳鸯将其打破,便不知自己是在山水之中还是在镜中了。
踏进复廊,那种借景的手法便展示的一览无余了。不要说是水的镜中世界,还是那琉璃中的窗外奇境,单纯是远望的古塔便能让你彻底被她所迷住。
向西北望去并无多物,朦胧的古塔成了唯一。它并不是园中之景,但却又是园的一部分。在蓬莱仙岛的那处,本是曲折难以望穿的,由于蒸腾升起的水雾就更是难辨。而在远处,古塔挺立在此,云雾缭绕在比塔中高些的地方。雾气的桥梁将其连接起来,虽是虚无,但古塔与亭相依而建,倒也像是厮守的二人,久久相望。
园林的美是无可附加的。虽无皇家园林的气派,但幽曲,不可一下看透的特点,倒是更能给人游玩的享受。
每一个园林都是浓缩的江南 ,江南便是最美的园林。
饱览园林美景已令我心满意足,但江南是不会就此而让你离开。如果说园林是一颗明珠,那江南水乡便是孕育这珍宝的苍茫大海。
初识苏州,她的美只露出了冰山一角,却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与我熟知的江南不同,那细柳并未繁复茂盛,而只有依稀可辨的几枝抽着嫩芽,随着水乡的微风在空中微微伏岸。
河岸两旁的景象却是完全不同的,东岸的店家琳琅满目,也是人潮最为汹涌的地方,但静的感觉却与西岸的住宅并无差别,只是多了些带着吴侬软语的吆喝声。在河水的映衬下,好似是两姊妹,一个清雅,一个灵动。
依江而建书屋是最会融合当地风土人情的,在人流潮动的街上很少会有如此地方,但只要你进入其中,便可发现奇境。外表与相邻的百年古迹并无不同,但其中暖色调的格局让空间变得亮而敞,由于好奇者的不断进入,清脆的银铃声也是不曾间断的。古朴的竹制书架鲜为人发觉,只因那淡淡的微黄已与书店连为一体。
一层的多是相关带有江南特色的文化产品,并无可赘述,倒是二层最令我欢喜。
在东北角有一个楼梯,从下往上看,并不能看得清楚,只能听到微微嘈杂。又是一处奇境,整个二楼被分为了两处,在南侧的书架,是嵌在墙中的。但又不是一整面,向上看你便能发现又是一处楼梯,虽是不能供人通行,在整体的感觉上又不是很突兀。由于其处的位置之高,而又与周遭连绵,好似是通向天上的虹桥,在云端处消失不见了……
由于其是阶梯状排布的,我不便够到上方的文字,但下方的雅文亦足以让我融入江南的气息。书籍的选择也是有章法可循的,大多是一些艺术,散文等带有意象美的作品。在读书的同时,顺着阁窗向外轻轻一瞥,窗外的粉墙黛瓦、伏堤轻杨、潺潺流水,便会将书中所写内化于心;纵眼易逝流水,在留下轻痕的同时还多了些水一般的柔。
在东侧和北侧多了些静谈的人们,说是静谈便是无声与有声的结合。在书的旁是信,不是为了装潢,却是人们内在的展示。
文字的表达是无声的,每个路过的人大多会驻足,却也不会长在,如流水般自然;而不变的信件,如窗外的青砖白瓦,千古长存。
有声的那侧,静谈的人们便多了些,他们穿的大多极简,氛围也并无北京茶馆的热闹,只有沉浸在水乡气息和围绕在清茶香味的语言交流。文字变成了语,言就更加灵动,更加触及人心。
言语幻化为文字,便拥有了承载的作用——而江南便是这无声的文字。秀美山水只是她的外表,她用山水作为她的文字承载着千年的历史,那层纱下的清俊面庞与纯洁心灵也渐渐初露了。
走的愈近,看的愈真。时代的发展也给江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虽是保持了水乡的原貌,但已无处不在的透露出了浓浓的商业气息。在粉墙黛瓦之下不见了品茗论道的隐士,大多的是由流行美食所替代了。
在百年古木之下不见了对弈闲谈的伛偻,更多的是由特色商店所替代了;在那茶马古道之处更寻不见了嬉戏玩耍的孩子,便已被来来往往的货车所淹没……如若只留躯干而本心已失,江南便不是江南。
望人们能少些受利益驱使而渐行渐远,但只要你驻足留心,江南会永远是你心灵的港湾。
散文组 作者:王琦 作品ID:1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