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夏至吃面条 大兴东辛屯的这碗面您得来尝尝
新京报 记者 景啸尘 编辑 唐峥
2019-06-21 13:44

新京报讯(记者 景啸尘)北京人夏天爱吃面,尤其是夏至这口面条入口,感觉一夏天都能顺顺当当的。近日,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走访发现,大兴区有一个普通的小村子“东辛屯”,这里虽然没有秀丽的景致,也没有独特的产物,但是这儿却成了人们争相慕名而来的特色民俗村,为的就是村里这一碗手擀面。

 

老娘们手擀面。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村里的女人都是做面条的好手

 

驾车从京福路出南苑六营门,一路往南,穿六环扎到青云店,按着路标就找到了东辛屯村,大红的广告牌楼上书“老娘们手擀面”。大兴的东辛屯村只是大兴非常普通的一个村子。村里也没有什么花样,大多都是以种地为生。但是,这里的手擀面据说早在清朝雍正年间就出名儿了。


 老娘们手擀面醒目的广告牌。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手艺一代代传承,即便在今天,村里的姑娘与阿姨们,几乎都是做面条的好手,可过去这面条就是家里做、家里吃,直到2012年“一村一品”的政策出现,“老娘们手擀面”这个习俗,又被村民们在生计上重视、发展起来。“辛屯人家”,正是村里第一个相应政策号召,开办起来的面馆。虽然现在东辛屯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在做手擀面,但是政策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大多不敢尝试。辛屯人家的老板娘王燕也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位农家妇女。可是不甘平凡的她一直就想自己办一个农家乐,趁着政策,王燕成了整个东辛屯第一个开起来农家院的人,这家面馆也是村里生意最红火的面馆之一。

 

15元手擀面  30多种菜码

 

记者来到“辛屯人家”,进门看到的是火热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木质的桌椅,都显示着朴实。店里没有固定菜单。进店后的点菜流程是:客人进门,找位置就坐,王燕就会上前招呼,数数有几个人,根据人数情况,王燕推荐时鲜的菜,客人觉得满意,下单上菜。


“辛屯人家”。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白面、胡萝卜面和菠菜面三种。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拌好的面看着就好吃。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最有名的“老娘们面”15块钱一碗,有近十种卤子。不仅如此,面条还有近30种的菜码,“豆芽、萝卜丝、黄瓜丝、黄豆、韭菜、芹菜丁、白菜丝、蒜薹”等等。面上来了,白色、橘色、绿色三种颜色,分别是白面、胡萝卜面和菠菜面。面条筋道又爽口。除了面条,店里还有猪蹄、鸽子、炸知了。各种新鲜的蔬菜,也在桌子上,任由顾客拼盘。“一般中午的时候人多,到了周末更是地方不够,订都订不上”,王燕提起红火生意,就笑得合不拢嘴。

 

近30种的菜码。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还有各种新鲜蔬菜。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店里还有猪蹄、鸽子、炸知了。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摄


为什么这面条做出来会这么筋道,是用了什么特殊的材料吗?比如高筋粉之类的?王燕说,其实没有特别的秘方,最好的方法就是现做现吃,不要过夜。“村里的女人都特别会擀面条,就是家的味道”。“大家最喜欢的就是炸酱面和打卤面,过一水的面条,夏天吃,特别舒坦,凉凉快快的”,王燕说。

 

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编辑 唐峥 校对 王心

相关专题

立竿无影夏至来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