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通过“暗网”交易,“互联网+物流”成贩毒主要方式
新京报 记者 李玉坤 编辑 于音
2019-06-17 11:25
不法分子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全方位利用陆海空邮渠道走私贩运毒品。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6月17日,国家禁毒办发布《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报告提到,在中国,“互联网+物流”已成为贩毒活动主要方式,甚至登录“暗网”进行贩毒。

 

报告表示,2018年,中国共破获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件7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8万名,缴获各类毒品41.8吨,同比分别下降31%、14.8%、36.6%。随着互联网、物流寄递等新业态迅猛发展,不法分子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全方位利用陆海空邮渠道走私贩运毒品,渠道立体化、手段智能化突出。

 

毒贩联络使用隐语、暗语

 

据介绍,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国家禁毒办主任刘跃进在发布会上表示,“互联网+物流”已成为贩毒活动主要方式。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网上物色运毒“马仔”,或通过物流寄递等渠道运毒,收寄不用真名,联络使用隐语、暗语,采用微信、支付宝、Q币等在线支付方式,交易活动“两头不见人”。

 

2018年,中国禁毒执法部门在打击网络涉毒百日行动中,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62名,缴获毒品247公斤。上海、江苏等地侦破多起利用智能快递柜系列贩毒案,贩毒分子收取毒资后将存有毒品的快递柜位置和取件密码通过手机发送给吸毒人员“取货”。一些不法分子甚至通过登录“暗网”进行贩毒,发现和打击难度大。

 

海上大宗毒品走私贩运增多

 

贩毒渠道涉及“海陆空邮港”,全年破获陆路贩毒案件5.12万起,占全国毒品案件总数四成以上,缴获各类毒品28.7吨,占全国缴毒总量四成以上;铁路渠道缴毒203公斤,占全国缴毒总量的0.29%,航空渠道缴毒621公斤,占全国缴毒总量的0.91%。海运运毒量大、隐蔽性好、机动性强,成为大宗毒品走私贩运的主要途径,2018年破获的5起特大海上走私贩毒案每起案件的运毒量都超过1吨。

 

贩毒人员流窜境外走私毒品入境增多

 

报告认为,外流贩毒仍是毒品走私贩运的主要方式,有的外流贩毒团伙甚至流窜至缅北地区,走私毒品入境,全年共抓获外流贩毒人员2.44万名。

 

公安部指挥侦办的“5·24”专案显示,一些外流贩毒团伙已在缅北地区坐大成势。这些团伙层级多、分工细,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网络招募无案底年轻人,将其诱骗至缅北后拘禁起来,以恐吓、敲诈等手段强迫其体内藏毒或携带毒品运往国内,操纵国内大部分海洛因消费市场。

 

与此同时,受境内外毒品价差带来的暴利诱惑,境外人员携毒入境增多,中国禁毒部门全年共抓获外国籍贩毒人员1268名。2018年内地和港澳警方联合开展“猎剑—黑武士”行动,破案198起,抓获台港澳籍毒贩350名,缴获各类毒品8.6吨。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于音 校对 何燕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李玉坤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全球B2B平台:连接世界的商业桥梁与探索未来趋势的新篇章‌
企业资讯
拼多多包邮到珠峰脚下,年轻人有“诗与远方”,也有现代生活
消费
海智在线完成B+轮融资,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资讯
国金证券AI投顾:用金融科技赋能客户投资能力
企业资讯
专家解读:保护数字时代的个人身份信息安全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电动车骑行者为何不爱戴头盔;跨界豪赌,马斯克能坚持多久?
时事
​外卖“三国杀”:补贴烽火下的流量暗战与行业变局
科技
一周碳要闻:新能源“反内卷”显效(碳报第156期)
财经
乱象调查:微短剧盗版“大起底”
新京号
促进农产品消费,十部门联合发布23条措施
第一看点
热门评论
178****0005
7天前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