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委员建议民法典人格权编写入“新闻舆论监督免责条款”
新京报 编辑 吕银玲
2019-04-22 10:18
应当重点对那些主观恶意较大,怀有打击报复、陷害或者其他不当目的,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人进行打击。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规定“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行为人捏造事实、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相关内容过度贬损他人名誉”。


21日分组审议草案时,委员田红旗提出,将上述条款修改为“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为打击报复、陷害或者其他不当目的而故意捏造事实、歪曲事实并影响他人名誉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对他人提供的事实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或者包含过度贬损他人名誉内容的,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田红旗解释说,“该条规定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免责条款,如果对监督者的要求过高,容易挫伤新闻从业者进行正常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应当重点对那些主观恶意较大,怀有打击报复、陷害或者其他不当目的,滥用舆论监督权的行为人进行打击”。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 吕银玲

校对 王心



相关推荐
代表委员共议“网暴伤企”:建议制定统一的《反网络暴力法》
时事
AI变声制造“明星代言”:克隆刘晓庆声音悄悄带货
科技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南大碎尸案”家属喊话演员张译背后,影视剧改编的边界在哪?
时事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制度
第一看点
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通过!11月1日起施行!
新京号
北京一中院召开“民法典贯彻实施”新闻发布会
时事
侮辱、诽谤、非法披露:网络暴力治理之路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