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教育部:不得以“国学”“女德”教育妨碍义务教育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编辑 潘灿
2019-04-11 13:16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4月11日记者获悉,教育部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于2019年上半年尽快部署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坚决予以纠正妨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行为。


教育部表示,近年来,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擅自招收适龄儿童、少年,以“国学”“女德”教育等名义开展全日制教育、培训,替代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极个别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送子女去培训机构或在家学习,无正当理由未按法律规定保障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导致相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依法实现。为此特制定《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


《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 》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法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全日制培训,替代实施义务教育;不得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广告,诱导家长将适龄儿童、少年送入培训机构,替代接受义务教育;不得有违反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内容,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占卜、风水、算命等封建糟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规定》明确,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除送入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或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相关社会组织外,不得以其他方式组织学习替代接受义务教育。


针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规定》明确,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其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确定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安置方式。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要求非常明确,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同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于2019年上半年尽快部署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对机构或个人违法违规导致适龄儿童、少年未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依法依规严厉查处问责,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潘灿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课间延长、学籍管理新规……新学期,这些变化与你有关
第一看点
“减少日常测试频次”,把学生从频繁考试中解放出来|新京报快评
观点
整改问题金额5380多亿元,2023年度审计整改报告出炉
时事
为什么都说三年级是“分水岭”?儿子上三年级后,我终于明白了...
新京号
阜阳市教育局连发公告!
新京号
阜南县教育局连发公告!
新京号
关注 | 事关校外培训!教育局连发3条公告!
新京号
加藤周一的日本文化论:近代化视角下的观念演进
文化
新闻8点见丨两部门部署15省份防汛工作;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将访华
时事
事关中小学招生入学!市教育局最新回复!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