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教育部: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新京报 记者 杨亦静 编辑 张牵
2019-04-02 18:44

新京报讯(记者 杨亦静)教育部于近日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意见》设置的任务中明确提出,要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意见》中要求,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国家示范、地方为主,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因地制宜开展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


据悉,教育部已经遴选建设了一批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平台,对口帮扶“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介绍说,《意见》中明确,将着力缩小差距,通过实施创新培训平台“三区三州”对口帮扶项目、推进中西部地区“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等两项措施,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将采用与中小学校“牵手”合作的模式,根据“三区三州”和中西部地区当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牵手”合作学校实际情况,帮助学校完成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创新培训模式,结合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能力起点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需求制订培训规划,分类开展帮扶,支持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打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示范校,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意见》中强调,将鼓励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校际合作,发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及示范校等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利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与当地教师辅导结合开展教学。


同时,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交流,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为保证推进中西部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意见》要求中西部省(区、市)要用好“国培计划”专项经费,重点提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编辑 张牵

相关推荐
人社部:将制定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相关办法
第一看点
三部门发文部署“数字中文”,将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教育
多家高校开启新文科探索,AI浪潮下的坚守与融合
教育
聚焦两会 | 聚热点、话民生、谋发展——听北大医学代表委员两会声音
新京号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新京号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第一看点
多部门: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机制 推进相关政务服务便利化
第一看点
拥有国内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北京迎来“新东六环”
北京
AI时代,如何赋能教育教学发展
新京号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统一制定校园食材供应链标准
商业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