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和服赏樱”:与其回避,不如“脱敏”
新京报 编辑 孟然
2019-03-26 12:04
一味回避矛盾,只能让“和服赏樱”更加敏感。鉴于此,武大不妨多做些建设性工作,帮助公众更理性地面对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这样也能更好地体现大学风骨。

▲武汉大学樱花大道。图/视觉中国。


武大赏樱风波今天仍在发酵,事情起因陷入罗生门,各方说法不一。


男青年的说法是,他因穿着唐装吴服,结果却被保安认为和服,保安执行校规,觉得和服不适合进入,所以阻拦。


武汉大学发布回应称,与保安发生冲突的两名游客,其中一个没预约却欲硬闯,且言语挑衅,随后发生肢体冲突。


虽然回应全文事实上否认了“疑似和服”不能进的说法,但文末却说“希望公众遵守学校赏樱预约规定,在校期间举止文明,服饰得体,共同维护良好育人环境”,隐隐约约透露出那么几分意思。


其实,是否有预约,是否因为言语挑衅发生冲突,都是细枝末节,公众真正关心的是,到底能不能穿和服赏樱,这个规定到底有没有道理。我个人觉得,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在当下的中国“民间外交”氛围中,由于一些民众的观念跟不上时代变化的大潮,所以,和服禁忌甚至狭隘的民族情绪,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不尊重这种禁忌,会导致潜在的冲突,甚至在校园里伤及人身安全——毕竟有因买日本车而被砸到瘫痪的前车之鉴。如此,武汉大学限制穿和服者进入,未必是出于校方的价值观立场,而是为了避免游客间的冲突,出现各种安全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问题还有第二个层次,那就是这种禁忌虽然是客观的,却未必是合理的,更不意味着这种禁忌是一种普遍的、必须遵守的规定。从法律上来说,并无强制规定,穿不穿和服是个体自由,这无需多言。


实际上,这种禁忌只存在于特定场合下、特殊情况下。比如,在当年西安反日游行时,开日本车就是一种禁忌。


但是,这种禁忌只是特殊场景下少数国人积聚起来对另一部分国人的强制。与此同时,在更多的地方,在北上广深的大城市中,不管是肯德基,还是日本料理,更多的国人并不受这种禁忌的影响。那么,能说这种禁忌是一种必须遵守的规范吗?


就武大的樱花来说,虽然与日本有渊源,但如今既然扎根在那里,赏樱也变成了旅游观景,大家在樱花树下拍照摄影,而不是庄严肃穆、苦大仇深,足见在社会各方心中,樱花已然脱敏。


另一方面,和服也并非是一个普遍的禁忌,中国游客到日本穿和服,或者穿和服拍照,从来都不是普遍的禁忌。


和服没事、赏樱没事,偏偏穿和服赏樱,就是1+1大于2,甚至性质都变了,自然无从谈起。


这就进入到第三个层次:面对这种并不正确的民间禁忌,武汉大学该做些什么。


作为保安和部分游客来说,面对和服赏樱,未必会来得及细细思考禁忌本身的合理性,或延展至对外交往,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形成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形成的民间外交禁忌,已经落后于时代所需。


大学本有开启民智的责任,武汉大学作为中日友好樱花的场地,就不应该仅仅避免矛盾,甚至矛盾暴露出来后,在回应中还一味回避。


鉴于此,武汉大学不妨多做些建设性的工作,帮助公众更理性地面对复杂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恢复自身的主体性——这些建设性工作涵盖面很广,如立招牌对“唐装吴服”“和服”的渊源加以科普,提醒公众对此多加包容,也为因穿和服引发的冲突提供协调和公平处理渠道等。若能如此,也能更好地体现大学风骨。


□刘远举(专栏作家)


编辑  思凝   校对  王心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清明寻春正当时,京城最全赏花攻略来了
时事
解救手游里的“神兽”
时事
割股奉亲:古代孝道中的自我矛盾?
文化
反腐没有“纸牌屋”,也无需“敏感化”
观点
“偶像剧翻拍”风潮:一场女性自我意淫的美梦?
文化
凯撒 创新旅游感受世界艺术之光
综合
赏樱团“花见”是否不可或缺?(1)
健康
“水滴公司模式”下保险业流量与数据争夺战
财经
国剧2019:倍速观看成常态,粉丝经济开蓝海
娱乐
夜读:今天你可能错过的新闻都在这里!
时事
热门评论
允唐
7天前
只有大媒体才敢这么说他们,咱们去说会被喷死的。
130****3582
7天前
终于看到明白人,中国还有希望
邵阳电信卿海洪15347390880
7天前
脱敏是必经之路,是大国包容的体现之一。牢记历史不是要苦大仇深,而是更好的建设发展我们的国家。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民智普遍提高还不够,国力还不够强,大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