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区主任:名校更青睐懂得做自己的学生
新京报 记者 方怡君
2019-03-24 16:35

出国热持续升温,激烈的名校竞争压力也随之而来。什么样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名校的青睐?中国学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3月24日,在新京报国际学校择校展上,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区主任刘瑾给出答案。

 

“世界名校一般有几大共性,崇尚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提倡通识教育、更注重全球化视野、人才的培养方式也更加多元。” 刘瑾认为,这些特质也要求中国学生除关注学术成绩外,要多善于结合自己的个性兴趣,挖掘这方面的能力,提前为留学做准备。

 

名校课业压力大,青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以常青藤为代表的名校课业是非常全面和繁重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美国名校很大特征是提供通识教育,提倡人文精神。通识教育环境下,学生负担很重,什么都要学。刘瑾介绍,学生在本科期间,前两年都要修艺术、文学、写作、科学、哲学、外语等通识课程,高年级根据专业进行选修。此外,名校也要求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不仅仅是懂自己国家的文化,也要求你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

 

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区主任刘瑾


在这样的特质下,名校对申请者要求是全方面的。刘瑾总结,学习能力强、综合能力强、有情怀理想、有鲜明特点的学生更受青睐。

“名校特别喜欢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能力?“刘瑾认为,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只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学习能力强第一要素是求知欲望强,对学习当中充满热情和好奇心。也正是因为热情和好奇心趋势,学生会主动地学习。

 

刘瑾提到,如今的时代知识更新特别快,学生还需要具备从这个行业到另外一个行业迅速学起来的能力。“常青藤名校要求大家尽量全面的学习,不要有缺漏,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够成为佼佼者。“

 

拒绝同质化,开展课外活动要结合自身兴趣

 

有情怀有理想,愿意服务国家、社区,这个也是特别受名校青睐的学生特质。“这种情怀体现在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开展公益活动,组建公益组织,用实际行动去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刘瑾说。

 

刘瑾建议,学生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个性兴趣,去挖掘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坚持初心,持之以恒地去解决一个问题。

 

她观察发现,近年来,中国学生的“简历”趋向同质化。主要体现在,参与的课外活动都差不多,兴趣培养也是千篇一律。“每个人情况有所不同,真正懂得做自己的学生更容易脱颖而出。”

 

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校对 何燕


相关推荐
放弃985读“双非”:张雪峰的胜利? | 新京报评论
观点
【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黄宗良:甲子情缘,毕生所系
新京号
刘 超:学者之才师者之情——时间里的傅国涌先生
新京号
庆承瑞 熊卫民:中国式病态科学的历史教训,奇迹思维是产生伪科学的温床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LABUBU为何全球爆火;当毕业论文遇到AI“审判”
时事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文物活化利用推进,公众参与日益广泛
北京
从实验室到天宫空间站,听航天人讲青年榜样故事
新京号
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②|五成受访者为AI付费 效率工具成新基建
财经
《2025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全文发布
财经
丘成桐:数学的最高目标,无过于追求真与美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