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刑诉法修正草案:委员建议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新京报 记者 王姝 编辑 杨梓铭
2018-10-23 23:07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严格实行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刑诉法修正草案时,委员邓秀新建议,“为有利于实行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这次修改是否应明确,凡是采取刑讯逼供以及威胁、引诱、欺骗和其他类似方法搜集的证据都应当排除,情节较轻的可以不排除。草案规定的还比较笼统。目前,讯问采取暴力手段已不多见,但疲劳讯问、烤、晒、冻、饿等还时有发生,因此,建议写具体一点。”

  邓秀新还提出,刑诉法本次修改应该对证人出庭制度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在我们国家要求证人全部出庭显然不太实际,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直接明确规定证人应当出庭的两种情形。一是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性有重大影响,特别是辩护人要求证人出庭的,这种情况应该出庭。二是可能判死刑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案件中的重要证人,即使当事人没有申请,法院也应当主动通知证人出庭,切实防止证人证言的失真。”

  委员吕世明则对现行刑诉法和草案中的一些表述提出疑问,“现行刑诉法第34条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表述,建议规定得要更加严谨、更为全面。因为精神病人这类人群已经不仅仅包括精神病人,也包括了智力残疾人,其中也有我们讲的孤独症,民间叫自闭症等等。所以从严谨、更适用的角度,建议删除‘精神病’的限制,直接修改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

  吕世明解释说,民法通则第13条原来规定的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中国残联提出建议之后,在民法总则第21条和第22条中已经修改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他建议,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与刑法的修改借鉴民法总则的统一做法。

  此外,吕世明认为,草案中“聋、哑”表述,也应该修改为“听力降低者、言语降低者”,“更为科学、严谨和人文。”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成功起降;白家犯罪集团主案一审开庭
时事
中共中央发布意见,依法严惩网络暴力等犯罪!
新京号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
第一看点
全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第一看点
《北京市消防条例》
新京号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评论区竟能买到低价烟?名烟拆盒短视频的非法生意经
时事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