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年产能将达1000万吨,朝阳开始承接东西城建筑垃圾再生任务
新京报 记者 沙雪良 王飞 编辑 倪雪莹
2018-09-20 10:37

东坝垃圾处理生产线。

工作人员清理建筑垃圾。

现场进行降尘处理。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沙雪良)朝阳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朝阳区“临时设施+固定设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模式已基本形成,将力争年底前处置能力达1000万吨,从今天起开始承担东、西城建筑垃圾的处置任务。

  今天上午,两辆装载着西城区建筑垃圾的大型装卸车进入朝阳区东坝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区,开始进行再生处理。

  “今天拉过来的两车,主要是西城区什刹海、西长安街两处违建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约有30吨。”东坝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线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分选、筛分、处理等一系列工艺之后,成块的建筑垃圾被变成了粒径不等的骨料。骨料可用于制作混凝土、筑路路基和透水砖。

  朝阳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朝阳区与北京建工资源公司合作,率先在朝阳区孙河、东坝两地试点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配套设施,目前均已投入实用,年处理总量可达140万吨。目前,已累计处置建筑垃圾 30万吨。

  今后,除处置朝阳区域内的建筑垃圾,它们还将承担起东、西城的建筑垃圾处置任务,服务首都核心区建设。

  目前,东坝、孙河这两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与已建成的十八里店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已形成三个临时设施相呼应的格局,高安屯建筑垃圾处置固定设施年底将建成投用。这位负责人介绍,朝阳区创新引入的“临时设施+固定设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模式已基本形成,力争年底前建筑垃圾年处置能力达1000万吨。下一步,朝阳区将结合公园建设等政府投资项目,加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推广使用力度,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关推荐
一周碳要闻:我国碳市场迎来首份中央文件(碳报第162期)
财经
《2025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全文发布
财经
一周碳要闻:半年时间,4大氢能愿景基本实现(碳报第141期)
财经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第一看点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 樊振东等入选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芜湖市政府重要通知!
新京号
经济日报头版关注:旭日雄安
新京号
通州老厂区变身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
北京
头条 | 界首攒劲!整版!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