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别让处方外流成为医生的“瓜田李下”
新京报
2018-09-03 02:30

  一家之言

  

  促进处方外流,是打破药品垄断、终结“以药养医”的一种手段。然而,不合理的外流,也为个别医生与药店勾结留下了漏洞。

  近期有人反映在医院就诊时遇到了“蹊跷事”:医生看完病后,往往会开出两个“药方”,一张在医院的药房取药,一张要去医生指定的院外药店购买,很多患者对此表示不解。媒体调查后发现,医生开两张处方的现象,在不少医院都很普遍。

  一家医院的负责人认为,“两张药方”现象的出现有许多客观原因。比如,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诊疗需要,有时患者只能到院外药店购药。此外,按照县一级的新农合报销规定,某些降压、降脂类的药物和中成药不予报销,也有一些药物因为配送出现的临时性短缺,都会让医生无药可用,只能让患者去院外的药店购买。

  这位负责人的话不无道理,但是“两张药方”的出现,还和一些医院的主观原因有关。比如,当前公立医院普遍取消了药品加成,却还要承担损耗与人力成本,医院的药品流量越大,反而越亏损,在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医院就会尽量减少非基本药品供应,希望患者能够多到院外买药。

  促进处方外流,是打破药品垄断、终结“以药养医”的一种手段。然而,不合理的外流,也为个别医生与药店勾结留下了漏洞。“两张药方”极可能成为个别医生牟利的工具,又可能置绝大多数医生于瓜田李下的境地。但也不能排除某种药品只有特定的药店独有,不去这些药店买药可能耽误治疗。

  对于药改之后所出现的不合理处方流动现象,我们有必要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取消药品加成导致医院收入锐减而造成的处方不合理外流,应通过合理补偿避免医院刻意减少药品供应。

  同时,一些考核指标也需要调整和改进,比如药占比和单次门诊平均费用等指标,可考虑将院外购药的费用同样纳入统计范畴,从宏观层面来避免过度用药。

  至于那些与药店勾结、通过介绍患者获取不当利益的个别医生,则应果断查处并坚决予以打击。如此方能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处方外流有序进行,不给人留下浑水摸鱼的余地。

  □秋实(医生)

相关推荐
带状疱疹年新发病例超1500万例 多方携手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
财经
广安门医院发布中医AI大模型,可2-3秒生成病历文书
北京
《心分两路》:精神科医生是如何养成的?
文化
平安健康 “平安芯医” 上线,名医数字分身提升就医体验
商讯
海南陵水一医生反映“打压引进人才”等问题 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
时事
去儿科看病的成年人
时事
从哲学到医学,北大陈海丹的20年
新京号
众安尊享e生2025:全场景放开外购药械责任 健管服务升级
财经
平安家医获WONCA国际质量认证,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标准
商讯
精神方面感到困扰,选择心理咨询还是精神科?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