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到高中要全面实施
新京报 记者 王俊 编辑 戴玉玺 王晓琳
2017-10-30 11:11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俊)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下称《指导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位

  早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已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确立了该课程的独立地位。

  “但在实践中,仍有些地区和学校把它当作学科课程的简单补充或延伸,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课。此次《指导纲要》的出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立地位,将其和学科课程同等对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表示。

  明确提出课程活动方式和课时要求

  《指导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活动方式,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另外,将课程方案指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从活动方式角度进行了分类,规定了党团活动要求,对各类活动方式的内涵和要素作了梳理和必要规范。

  记者注意到,《指导纲要》附件分类型、分学段推荐了152个活动主题。例如,体验踩影子游戏、手影游戏,结合二十四节气观察物候变化,了解各种生活小窍门,调研家乡交通问题,探讨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研究高中生考试焦虑问题,设计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等都是考察探究活动推荐的主题。

  同时,《指导纲要》对课时也提出明确要求,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

  田慧生提到,十几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过程中,部分学校教师队伍素质难以适应该课程的要求,指导水平较低。

  此次印发的《指导纲要》中提出,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此外,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或教研组,或由教科室、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承担起学校课程实施规划。

相关推荐
帮助中国企业出海、站上冬奥会赛场,他们的职场人生因留学而改变
教育
开学日多位科学副校长上任,通州区将实现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全覆盖
教育
推动“去绩点化”改革,他获得北大教学成就奖
新京号
一位图灵奖获得者的中国教育实验
新京号
雷晓光:扎在古币摊的少年走到天然产物研究的最前沿
新京号
关注 | 最新!界首每所学校都将配备→
新京号
科学副校长进校园,北京首位院士中学科学教育校长已“上任”
教育
心理老师来之后,孩子才出现心理问题?
时事
“小学数学试卷太难”冲上热搜!题目曝光,网友也不淡定了…
新京号
美育浸润如何在学校开展?北京市学生艺术节展示中小学美育成果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