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快讯 (见习记者倪伟)7月28日发布的《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6~2017)》蓝皮书显示,14.6%的流动人口已经在北京购买了住房,约占1/7。什么样的流动人口更容易购房呢?调查结果大致勾画了这样一个画像:年龄在30-44岁,本科以上学历,在京居住时间为5-10年,月收入4000元以上,城镇户籍,主要从事专业技术行业,有社会保险的已婚人士。
“80后”流动人口成购房主力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6~2017)》蓝皮书今天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哪些人属于流动人口?报告编写者、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君甫介绍,作为研究对象的“流动人口”,是指在北京居住超过1个月的非京籍人口。
报告显示,这些人口中的14.6%已经在北京买了住房,流动年限、职业状况、收入和教育程度是影响其购房行为的4个主要因素。
具体来看,有意愿长期居住在北京的流动人口中,22.9%已经买房;在外企工作的流动人口购房比例最高,达35.7%;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流动人口购房比例达47%;本科及以上学历流动人口在京购房比例达到41.4%,是初中及以下流动人口的10多倍。
报告还指出,“80后”流动人口购房比例为14.4%,是流动人口在京购房的主力。而“90后”流动人口中只有3.6%已经买房。
此外,女性流动人口在京购房比例为16.5%,比男性高3.2个百分点。李君甫表示,这可能是由于女性流动人口更容易融入北京,购房意愿更强。
流动人口购房首选区域为通州
报告调查的样本中,在通州区买房的流动人口最多,占购房流动人口的21%。也就是说,超过1/5的流动人口在通州买了房。
其次是昌平和大兴,各占18%;接下来,朝阳占16%,丰台占12%。而所有购房的流动人口中,只有0.5%将房子买在城市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
报告显示,房山区流动人口购房比例最大,占本区流动人口样本的35.8%。其次是怀柔、通州、昌平、大兴,均有超过20%流动人口购房。
报告称,这是因为城市功能核心区房价很高,因此多数人口把房子买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这里房屋供给量大,价格相对较低,就业机会也不少。
专家建议促进公租房和私租房发展
李君甫认为,北京流动人口14.6%的购房比例超出他的预期,说明流动人口对北京住房市场的影响比较大。他同时表示,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是多年前已经购房,而在当前的房价和限购政策形势下,流动人口购房比较困难。
报告认为,当前迫切需要促进公租房和私租房两个住房租赁市场的合理发展,增加住宅用地和供给量,缓解供需矛盾,以适应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居住要求。
李君甫表示,大量流动人口还居住在群租房里,存在安全隐患,应该有新的举措,让更多的人住上合法、合适的房子,而且负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