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用户信息“被裸奔”,网盘别止于“提醒”
新京报 记者 曾炜 编辑 王晓琳
2017-07-21 03:30

  议论风生

  用户没有设置“加密分享”,或许是因为“大意”。可如果“大意”是普遍现象,有关网盘就该从自身设置方面尽力避免类似问题。

  据新京报报道,7月18日,有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在百度网盘看到大量私人信息,甚至包括企事业单位内部通讯录,网友惊呼“被裸奔”。记者调查发现,百度网盘虽不自带搜索功能,但通过第三方网盘搜索引擎可查询到百度网盘用户的大量照片、通讯录,甚至不乏政府、高校及公司内部文件等隐私内容。

  百度网盘在官方微博回应称,将采取更多技术手段保护用户隐私,同时希望用户设置“加密分享”。这项设置,在用户分享资料的时候,能自动“提醒”。应该说,百度网盘从程序上说也算是负到了“提醒”责任。关键问题在于,这项“提醒”是否到位。用户没有设置“加密分享”,或许是因为“大意”。可如果“大意”的不是个例,而是个较普遍的现象,涉事网盘技术方就该从自身设置方面尽力避免类似问题。

  从网友提供的方法中可知,用户创建“私密链接”比创建“公开链接”麻烦,因为它有个设置密码的过程,所以很多人懒得去设置。其实从用户安全的角度考虑,服务商不妨把用户所有想分享的资料都默认为“私密链接”,不设置密码分享不了。而如果确有公开分享的需要,再提供另外的“取消密码”的操作,如此操作肯定要安全许多。

  百度网盘有提醒的责任,也有尽力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责任,但用户自己也应该加强信息保护的意识。很多时候,隐私信息之所以被泄露出去,一是个人对自身信息的安全性过分大意,二是在信息保护方面缺乏基本常识。

  比如,这次媒体报道的,在网络上能轻易搜索到的百度网盘上“总裁专修班”“某实验中学通讯录”“某银行通讯录”等,都是属于集体性名录信息。某些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的个人,把这样的集体名单保存到自己的私人网盘,没有加密就分享出去了。我们一讲到信息保护,就会自然想到“自我保护”,但也应该有意识地保护他人的信息。

  上传班级联系方式至所有人都能看见的网络平台,又没办法确保信息安全,无疑是间接帮了那些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所以对个人而言,将自己或他人信息上传至公共网络平台,也要慎之又慎。

  □曾炜(媒体人)

相关推荐
顺风车司机“边开车边剪指甲”,平台除了封号还能做啥 | 快评
观点
盒饭姐“10元管饱”的善意,不该被辜负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信用卡“炒金”刷30万赚数万 黄金大涨下的“套利游戏”
财经
新闻8点见丨郁金香花海如何打造;“棉花糖爸爸”寻女19年圆梦
时事
新闻多一度丨西布曲明危害有多大?这样的“瘦身咖啡”千万别碰
时事
国际金价升至3500美元/盎司后高位震荡,金市能否继续闪耀?
第一看点
一老人免费领鸡蛋,突然被起诉?
新京号
我穿的一次性内裤,原来早就被陌生人摸过了
新京号
风筝线易“隐身”伤人,消防测评:拉紧时可瞬间割断土豆、萝卜等
时事
10分钟被骗430万,被AI诈骗的不止老年人
数据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