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报志愿时需考虑院校、专业等多方面因素,“一分都不浪费”填报方式并非理想选择。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上接A特05版)
■ 关键词
高考估分
既然都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那高考后估分还有实际意义吗?对于考生和家长的这个疑问,北师大三附中副校长董兴敏表示,尽管知分填报志愿使估分意义下降,但估分仍有一定价值。
根据高考日程安排,6月23日发布高考成绩,6月25日至29日考生填报本科志愿。如果考生拿到成绩再去寻找目标学校,会显得过于仓促。提前预估分数,可以缩小目标学校范围,每批次确定10所至15所目标学校,再结合学校招生简章,提前了解学校和专业情况。
此外,近两年一些教育机构也纷纷推出小程序或数据库,帮考生估分或预估排名。精华学校校长廖中扬表示,精华从去年开始利用每年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以及考后分数、排名和高校当年招生计划,研发了一个数据库。该系统会给考生提供填报志愿的建议和风险提示,减轻了考生自己对照分数翻看“大厚本”的工作量。
加分排名
高招办公布的一分一段统计表,会有全国加分以及全国和地方加分两种排名,家长在给考生定位时常会对参考哪一种排名有疑惑。对此,学而思政策与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王宏斌表示,在目前北京市高考加分的政策之下,地方加分越来越少,并且只能在报考北京市属院校时享受这一项加分。
一般来说,若考生报考的是北京市市属院校,如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需要以含“全国加分和地方加分”的排名进行定位;反之,则参考含“全国加分”的排名进行定位。
服从调剂
因为选择了“服从调剂”,高分考生小燕曾被天津某知名综合类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由于专业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相差甚远,小燕最终无奈放弃这次录取机会,选择复读一年。小燕回忆说,当初自己将这所学校列为本科一批第二个志愿时,并没有注意到这所知名的综合类大学居然还有临床医学专业。
北师大三附中副校长董兴敏说,从提高报考成功率的角度来说,在考生没有强烈专业要求的情况下,老师都会建议考生尽量服从调剂。因为同一批次仅有一次投档机会,若不服从调剂且所报考的专业均未能录取,那么考生将面临退档,只能等待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在她的学生中,就有学生因为不服从调剂,导致高分进入征集志愿,最终浪费了本科进入名校的机会,而被征集志愿的学校录取。
“但是,一些综合类大学的冷门和偏门的专业也较多。”董兴敏提醒考生,学生在选择这类大学时,一定要确保看清高校的全部专业,特别是要拿这所学校做本批次托底学校时更要注意。董兴敏也表示,万一学生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进入大学之后,也可以通过转专业、选修第二学位等方式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
学而思政策与数据研究中心主任王宏斌表示,有一些情况下考生也可以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比如提前批次和本科一批次的最后一个志愿校。提前批次不服从志愿若被退档,并不影响后续的本科第一批次录取。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选择提前批次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本科一批次的最后一个志愿校中,若考生认为不如去下一批次院校中选择更理想的专业,那么考生也可以选择不服从调剂。如无其他情况,一般建议考生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 支招
填志愿时勿盲目追求“一分都不浪费”
●王宏斌,学而思政策与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考生和家长都想充分利用分数,尽可能录取到更为理想的院校与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想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
一方面,考生和家长手中的数据精确度达不到“分分必争”的要求,因为在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的数据中,院校的专业数据是以十分段分布的形式发布的,考生并不能精确到每一分;另一方面,考生手中的数据都是往年的数据,受到招生计划、考生排名密度、“大小年”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定今年院校与专业录取分数是否和往年保持绝对一致。因此,所谓的“不浪费分数”或“分分必争”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
从报考的风险看,对于院校优先的考生来说,若考生和家长对专业并无要求,只希望在冲高填报的志愿中,尽量录取到更理想的院校,那么“分分必争”的做法有一定道理,但要注意后续的保底志愿的选择需更为稳妥。如分数和往年北航、北师大录取分数接近的考生,可以把北航、北师大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同时作为目标校。
对专业优先的考生来说,“不浪费分数的填报”就不太可行,比如近年比较热门的金融学、建筑学、临床医学等专业,纵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学府,历年金融相关专业的分数都远高于院校最低录取分。
■ 考后时间提醒
6月9日-6月15日 学生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兴趣爱好与家庭意愿,了解并选择大学的专业门类,并确定自己的专业理想。
6月15日-6月22日 根据以往模拟考试大概名次与考试发挥情况,结合专业兴趣与院校的地域、专业实力等因素,大致选择出不同分数层次的若干院校备选。同时关注院校的招生计划发布。
6月23日 查询高考分数。
6月25日-6月29日 填报高考志愿。
7月中旬 开始查询各批次录取情况,未能被录取的考生需要特别关注征集志愿补录信息。
■ 新增专业
在京高校新增百余本科专业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京高校新增108个本科专业。其中,新增备案本科专业80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28个。
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在京部属高校共有39个,北京市属高校共有41个。
此外,还有20余所大学调整专业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80余所大学撤销了部分本科专业。
部分新增备案本科专业
●清华大学:交通工程、风景园林、行政管理和政治学与行政学
●北京大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汉语言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铁道工程、通信工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信息工程、环境科学和理论与应用力学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
●北师大: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新增8个小语种专业
●北京工业大学:统计学、雕塑、数字媒体艺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器人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管理
●首医大: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等3所独立学院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共6个。
部分新增审批本科专业
●部属高校中,北大新增审批本科专业为整合科学,人大为劳动经济学,北师大为中国语言与文化,北京外国语大学有11个小语种本科专业。
●市属高校中,首医大新增审批本科专业为精神医学和儿科学,北京电影学院为漫画和新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