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百日新政到来之际,特朗普终于祭出了传说已久的减税大器,欲将公司所得税从35%降到15%。与奥巴马当年提出的28%减税目标相比,特朗普计划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对该计划,全球的关注角度各有不同。
特朗普减税大计要点:
1.将公司所得税从35%降到15%。
2.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等级从现在的7档调降至3档,税率分别调整为10%,25%和35%。
3.遗产税和替代性最低限额税将被废除。
4.夫妻联合报税的标准扣除额调高一倍至$24,000美元。
5.将对美国企业留存海外数万亿资金实行一次性征税。
▲特朗普税改计划清单
1.减税大计并不受待见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美国城市研究所和布鲁金斯学会,在其研究报告中就指出,尽管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将大幅度降低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但总体上仍然是一项有利于高收入者的减税计划,包括特朗普名下的产业。
而IMF在4月19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强调,税收改革往往会伴随企业合并、收购等风险的增加,特朗普的减税行动,有可能促使美国企业大幅度增加资本支出,引发新一轮金融冒险行为。
从国内政治讲,税改计划很可能无法在2017年得到国会批准。
共和党控制的一些州,如堪萨斯州、印第安纳等,面临着严峻的财政难题,并不倾向于支持特朗普的减税政策。美国目前大约有33个州都需要应对预算赤字问题,对于这些州而言,渡过眼前的难关在政治上更为迫切。
特朗普试图通过“减税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可以解决赤字问题”这种逻辑,来说服这些议员。但特朗普在医疗改革上已经失了一局,难保不再丢一城。
在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看来,特朗普的经济政策了无新意,只不过是20世纪80年代里根供给学派的翻版。克鲁格曼援引老布什批评里根经济学的话,认为这是一种“巫术经济政策”。至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减税的效果是越搞越糟,反而是克林顿时期的增税促进了经济增长。
2.推进税改的两大原因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无视这些事实,仍一意推进税收改制呢?
一个原因在于,无论是反对派还是赞成税制改革的人,都意识到美国的税收体系问题很多,不改革不行了。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G20为代表的国家决定要逐步解决跨国公司避税问题,很多美国跨国公司不给美国政府缴税。
从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目的地来看,主要分布在欧洲。
截至目前,美国的海外投资存量大约有6万亿美元,其中8000亿美元投资于亚太地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其次是日本和中国等地。因此,欧洲国家最先对特朗普的税收改革作出反应。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特朗普希望通过减税促使制造业回流。
特朗普承诺未来十年将为美国创造2500万个工作机会,这个目标比克林顿和奥巴马执政8年创造的就业岗位高得多,后两个时期分别为2150万和1720万个工作岗位。1998-2010年,美国丢失了制造业34%的工作岗位。特朗普明显将此归结为全球化,希望通过减税召回制造业。
不过,美国本土工作机会流失的主要原因不是全球化。
IMF在4月上旬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收入占比减少,主要源于技术革命,而不是贸易。技术提高之后采用的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生物工程等,也在不断地减少工作机会。
▲美财长姆努钦
3.减税大计对中国有何影响
谈到制造业,那么亚洲就非常重要了。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数据,中国占全球制造品贸易份额的17%以上,远高于美国。
亚洲其他一些制造业贸易的重要国家,包括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对全球制造业的走向都很重要。
在特朗普竞选期间,中国已经有人担心美国减税将大规模地吸引制造业回流。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迅猛增长,而美国是中国制造业投资的最重要目的地,数据似乎也佐证了这种担忧。
从成本上看,发展制造业在美国也很有前景。比如有人认为,美国电力成本只有中国的一半,天然气价格为四分之一,交通成本更低(美国高速公路不收费)。尽管美国蓝领工人的工资是中国的8倍,但美国公司的综合税赋负担比中国低得多。
这些当然都是美国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在特朗普出台税制改革前也不是没有,而中国仍然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东亚的制造业是以产业链形式存在的,各国之间大量的贸易是中间品贸易。美国很难完整地复制这种产业链。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仅靠税收改革,否则解释不了税收比美国低得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吸收不到外资。
显然,除了劳动力成本,在促使跨国公司调整产业布局上,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例如,美国有严格的环境管制,比如绿地投资光是建设工厂,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
文/钟飞腾(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