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是一记亲情拷问
新京报 记者 王军荣 编辑 王晓琳
2017-04-15 02:30

  议论风生

  “手机依赖症”在当下很普遍,但作父母的不能因为手机而放弃陪伴孩子。

  据海南特区报报道,近日,海南省儋州市那大第七小学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在当地许多人的朋友圈热传。孩子在作文中写道,“爸爸,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不少老师和家长看后直呼“脸红”“惭愧”。学生家长邱女士说,希望这篇作文能引起更多家长的反思。

  在智能手机时代,成人玩手机一点都不奇怪,吃饭看手机,开车看手机,“低头族”更是不新鲜。的确,现代生活离不开手机,许多人外出都不带现金了,只要带手机就行,而一些地方更是在打造“无现金社会”。可手机再重要,也并不代表着可以代替一切。手机不是父母的“二胎”,成为“手机的爸爸”更是一记亲情拷问。不知这样的责问又能够唤醒多少父母?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和父母一起沟通交流,希望在周末的时候能够由父母带着出去玩。如果说父母忙于工作,一般孩子也可以理解,但因为玩手机而不理会孩子,甚至埋头于手机不和孩子聊天,这恐怕没有孩子会理解会原谅。

  要知道孩子和父母的沟通有多重要?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工作很忙,他的孩子却很想和父亲一起玩。有一天,孩子问父亲,你一天工作能够赚到多少钱,我付给你,只想让你陪陪我。下次,我想会有孩子这样问父母,你放下手机需要多少钱,我给你。不知道有多少父母会为之惭愧。

  孩子呼唤父母放下手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别人都要生二胎,我爸妈不用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小儿子——手机……”江苏常州市龙虎塘小学六年级学生费东的作品《手机》在中国江苏第二届全国少儿诗会中获得一等奖。

  之所以获奖,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父母放下手机的呼唤。“手机依赖症”在当下很普遍,但作父母的不能因为手机而放弃陪伴孩子。

  说实在的,许多作父母的会因为儿女不听话而棒打孩子,却不会因为自己玩手机而自责。“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父母的只顾着自己玩手机,就会拉大和孩子的距离,时间久了也会失去亲情。精神的陪伴是最重要的,而玩手机恰恰是最大的敌人。

  许多父母看了孩子的作文,会感动,但这种感动又能坚持多久?又有多少父母听不见自己孩子的心声。

  其实,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说出来,还是别人的孩子说出来,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这是作父母最起码的。而这,本不需要孩子来提醒。

  □王军荣(教师)

相关推荐
“靓号”过户遇阻,运营商“设卡刁难”为哪般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3000多节网课远程续航,宁波患病少年618分圆梦宁波大学
新京号
境外失联的14岁少年:或被多次转卖,家人遭遇网络“围猎”
时事
北京交通大学迎2025级新生,十余位“小寿星”集体庆生
教育
“也没有很快乐,只是不想停下来”
新京号
13年从军13年从警,山区警务站里有位“做好每件小事”的民警
时事
电影《不再退缩》定档8月8日,潘斌龙左小青演绎新型中国式家长
娱乐
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修复指南
文化
“暑假焦虑”何解?
新京号
烽火家书|“国难当头去救国”,25岁归国华侨的热血家书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