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央行端上“麻辣粉” 国债期货大跌
新京报 记者 王全浩 编辑 王晓琳
2017-01-26 02:30

  MLF操作收紧流动性,10年期国债期货和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均大跌

  新京报讯 (记者王全浩)1月25日,国债期货开盘全线大跌,包括10年期国债期货和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均下跌。此前1月24日,央行首次上调MLF(中期借贷便利,业内俗称“麻辣粉”)操作利率,被指变相加息。

  MLF操作被指等同于加息

  昨日,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最大跌幅超过1%,之后小幅收窄。截至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报94.60元,下跌0.79%;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报98.97元,下跌0.37%。

  1月24日下午,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人民银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六个月1385亿元、一年期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BP。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MLF操作虽然短期释放一定的流动性,但一年期利率却明显上调。这也是政策利率近六年来首次上调,其意义等同于加息。部分机构表示要关注货币政策动向。

  据了解,MLF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上次MLF利率密集调整是在2015年底到2016年初。

  2016年2月19日,央行开展MLF操作1630亿元,并将六个月、一年期利率从3.0%、3.25%下调至2.85%、3.0%。上周共有三期MLF到期央行并未续作,其中1月21日、19日有两笔一年期MLF到期,利率均为3.25%。

  上调利率“剑指”去杠杆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撰文认为,本次央行的MLF操作,表明其货币政策从宽松周期到收紧周期、从隐性逐渐走向显性,将对债券市场造成长期的压力。邓海清认为,从央行的政策意图的连贯性来看,央行未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是顺理成章之事,市场应该避免认为MLF利率上调是孤立事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持不同观点,吕随启认为,MLF利率提高是季节性原因,跟市场流动性调节有关系。MLF利率提高与货币政策方向转变联系不大。MLF工具本身较小,在基准利率未变的情况下,MLF作为一种短期调节流动性供求的工具,本身没有实质性意义,象征性意义更大。

  吕随启认为,今年年初央行投入了较多流动性,而目前春节临近,市场短期流动性需求较小,所以央行通过MLF利率来对市场流动性进行回调,这应该是此次操作的主要原因。

  此外,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撰文称,央行此次上调MLF利率,核心指向去杠杆,尤其是金融杠杆,明确了去杠杆和抑泡沫的态度坚决,信号意义大于实质,可谓恩威并举。

相关推荐
日本40年期国债拍卖再遇冷,日本债市危机仍未解除
财经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债市上演“过山车”行情 四季度短债比长债更有安全垫
财经
4家银行被调查背后:债市多空激战一周落幕,农商行“疯狂”买债
财经
日本股市史诗级波动,大跌大涨难掩恐慌情绪| 京酿馆
观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