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晓松:“《晓松奇谈》让我变得大而整”
新京报 编辑 倪雪莹
2016-12-18 02:30


粉丝们和高晓松依依惜别。

  新京报讯(首席记者刘玮)昨日,高晓松在他的杂书馆录制了最后一期《晓松奇谈》。本期内容预计于12月30日播出,随后爱奇艺将推出纪念特别节目,《晓松奇谈》将于2017年1月20日正式收官。

  不想变成“暑期西游记”

  在录制完最后一期后,高晓松也表达出对节目的恋恋不舍。作为结束的原因,高晓松说,做一档频率固定的事情是很不容易的,自己需要休息一下。而在几个月的休整期之后,他还是会选择其他形式来和大家继续“聊天”,把还没有来得及在《晓松奇谈》中和大家分享到的话题继续完成,“我一直想讲讲文学,还没有来得及。再有机会我会从文学讲起。”

  但是“再出发”通过什么形式聊天,他还没有想好。高晓松笑言,现在平台太多了,自己不想变成一个“暑期西游记”,打开每一个平台都是自己。“有人说你不要露脸了,你这个脸有什么好看,你有声音就行了。还有人说你做直播。我也在观察。”

  “另一个收获就是我变瘦了”

  连续播出三年的《晓松奇谈》自2014年在爱奇艺上线以来一直保持超高的播放量及口碑好评度。目前《晓松奇谈》在线112期总播放量达7.9亿,单集最高播放量4326万,其中“拉丁美洲”、“老炮儿”、“扒一扒美利坚”等系列深受观众喜爱。而在谈到自己的收获时,高晓松表示,《晓松奇谈》帮助自己梳理了这些年的很多零散想法,“如果是我自己看书、听音乐,我可能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节奏。如果我不做《晓松奇谈》,我不会有这个成长,感觉自己的整个结构慢慢在心里变得大而整。”

  同时,高晓松也开玩笑说,也正是因为《晓松奇谈》这档节目,督促自己减了肥,“不上节目没有减肥的压力。我现在看自己之前的形象都会吓一跳,感觉以前整个人都是炸的,还留着那么长的头发。做这个节目后发现影响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对形象也会自律。”

  【高晓松“告别”时间】

  节目结束想对粉丝说的话?

  我不能说我影响到他们什么。我不敢说有什么正能量,至少我提供很多角度。我绝大多数时候是不进行评判的,不评判这个东西好还是不好的。不要简单化、概念化描述一个事情。比如说吃饭的时候,我没有菜系倾向,我只倾向哪个厨子。我对自己节目的看法就是,我没有强行干什么。

  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的地方?

  我就不开老玩笑了,不满意我的脸。但脸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换个角度想是另一种遗憾。我经常在想,吴彦祖看到的世界肯定跟我不一样。他看到的世界速度比我快,因为各种人向他扑过来。有一天我跟一个盲人聊天,我甚至羡慕,他感知到的世界不是像我这样,用很不协调的颜色拼接出来的。但是你没有办法体验这些,这是遗憾。

  未来还会做音乐吗?

  我不会再做一个音乐公司。我很享受现在我对音乐的态度,有时候想起来抱一下琴,写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被大家骂一堆,我觉得挺好玩的。

  我自己心爱的就是杂书馆,我休息的时候会把杂书馆在其他城市再开一个。

相关推荐
对话|捐赠二战相册的埃文·凯尔:感谢中国人民赋予我真正的人生
时事
大戏看北京12月文艺资讯丨评剧《咫尺千里》展文脉传承家国情怀
娱乐
厄休拉·勒古恩:责怪大人总比成为大人容易得多
文化
老虎进村、野猪入城:当我们与“食人动物”的古老记忆被唤醒
文化
白日梦对大脑的好处,早已体现在儿歌里
文化
百姓宣讲轻骑兵|石景山区2024年“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团 宣讲员风采(六)
新京号
为什么我们怕蛇,连做梦都怕?一个“诗人”的生物学观察
文化
《米克诺斯岛的月光》:跟随直觉的风
文化
冰块的声音让人浮想联翩,包含了夏天的精髓
文化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写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