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瑞金启动
新京报
2016-09-08 02:31


昨日,“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瑞金启动,记者在瑞金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采访。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未来一个多月,媒体人员将沿红军长征路线一路采访

  新京报讯 (记者李婷婷)昨日上午,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在江西瑞金启动。上午9时许,出征仪式在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举行,现场聚集了身着“红马甲”的媒体人员和志愿者。未来的一个多月里,媒体人员将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一路采访,重走13个省份体验长征过程。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此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将从江西省出发。在首站江西,将重走瑞金、于都、赣州等路线。

  此次活动从江西出征吻合了82年前的长征出发地点。据记载,上个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南地区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情形下,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军等领导机关以及在瑞金的直属部队,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此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将覆盖当年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等红军部队走过的全部省份,包括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甘肃、陕西、宁夏等13个省份。

  “相信重走长征路会让我们更好地领会长征精神,也更好地在生活工作中实践。”瑞金市党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 现场

  游客排队喝红井水

  昨日上午,在瑞金市沙洲坝的红井旧址,数十名游客排队等着喝一口红井水。

  红井井口直径约1米,井内壁长了些许青苔,低头就可以看到井内清澈的井水。井沿上有一个打水的木桶和几个木勺,供游客饮井水。

  红井的旁边,还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这红井水很珍贵,是毛主席当年挖的井。”一名老年游客说,他早就听说了红井的故事,特意慕名而来,想尝一尝红井水。

  沙洲坝当地人介绍,红井跟毛泽东有很大渊源。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以后,毛泽东在元太屋办公和居住,他发现这里的群众喝的是池塘脏塘水,便决心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随后找人探测水源,并和村民商量如何打井。这口井后来曾被国民党填埋,1950年,沙洲坝村民将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把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后来变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据瑞金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已有1000多万人饮用过红井里的水,“喝红井水,也是传承红军精神。”

  ■ 讲述

  红军后代当16年革命旧址志愿者

  昨日,在叶坪革命旧址入口处,一位身穿粗布红军军装、脚穿草鞋的“红军”,一直挥舞着红旗,吸引了不少游客合照。

  “我是自愿在这里挥红旗的,也会免费给游客讲解革命老区、红军长征的历史,因为我祖父就是红军。”说起当志愿者的原因,他言语中流露着自豪。

  这位志愿者叫杨华,今年58岁。从2000年开始,在叶坪革命旧址等革命老区当志愿者,如今已有16年。

  杨华祖父名叫杨衍桂,在1930年参加红军。曾是地方厨师,后来苏维埃政权在瑞金建立后,做了中央红军食堂的炊事员。

  杨华说,祖父杨衍桂当时常给毛主席做饭,最擅长做的是当地一种辣椒酱,毛主席很喜欢,还曾表扬祖父说“老杨,不辣不革命!”

  后来杨衍桂也加入了红军,并跟随红军一起长征,经历了很多磨难。长征期间,杨衍桂在贵州受了重伤,在当地养伤一段时间后,被送回瑞金。

  “回到家,祖父也没闲着,教我们红军精神,还教做辣椒酱谋生,后来我们家族还开办了自己的企业。”杨华说,全家对红军都很有感情,所以他决定宣传和传承红军精神。

  如今,杨华每天早上7时左右就来到革命旧址,等待游客到来,下午游客走了他才回家,回到家帮家人一起打理辣椒酱厂的生意。

  谈起红军和长征,他总结说“我的心愿是当红军的传人。”

相关推荐
读长征 | 凤余两县:阅读红色经典,引领阅读热潮!
新京号
首都大学生创意随手拍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今日正式启动
北京
“大家来找猹”人教主题文创展亮相,花式体验引人找寻课本记忆
教育
迎“六一”,海淀区“科技上地少年行”主题实践活动举行
北京
中华环保世纪行2025年宣传活动在四川启动
时事
汇总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哪些优秀作品将亮相?“剧透”来了
时事
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
新京号
“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办
北京
暑期来临,选择研学游、夏令营如何“避坑”?
教育
获奖作品揭晓!看大兴少年如何用“镜头”对话家乡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