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修复段落包括鹰飞倒仰等景点,共724米;将按最小干预原则修复,保护长城真实性
新京报快讯(记者黄颖)历经数百上千年的长城是中国的标志性文化遗产,见证历史的同时,也在自然侵蚀、战火以及年久失修的过程中日益衰败。
今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正式发起长城保护公募项目,将通过线上募集与线下筹款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对两处长城本体进行修缮,其中即包括北京驴友偏爱的箭扣长城。
京冀两处长城公募修复款
9月1日,北京、河北两处长城正式面向公众募集修复资金,分别是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箭扣长城段落的本体修缮,约724米;还有位于河北省宽城县和迁西县的喜峰口段长城,约1050米。
今日起,公众可扫二维码进入“保护长城,加我一个”活动页面进行捐款,也可登录腾讯公益http://gongyi.qq.com,以及关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官方服务号”了解活动进展,参与相关公益活动。
活动发起方、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两段长城都纳入了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期间重点修缮计划,箭扣长城需要募集1500万元,喜峰口段长城需要募集2300万元。
其中,喜峰口段主要通过网上募集,辅以线下劝募;箭扣段主要采取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为主,联合其他互联网企业共同捐资的方式进行。资金募集和使用情况将及时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和腾讯公益平台上向公众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曙光表示,此次公募项目是文博领域“互联网+公益”的全新探索,希望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文物保护领域其他公益组织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监督、参与长城保护工作中来,妥善保护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展示长城厚重的文化内涵,发挥长城资源的综合效益。
他还表示,国家文物局将给予技术指导和必要的资金支持,与社会共同做好长城保护利用工作。
长城保护堪忧 最年轻的明长城完好段仅剩8%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线性文化遗产,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但两千年的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现存长城一部分已成为遗址,大部分保存状况堪忧,墙体坍塌,烽火台的砖瓦脱落,有些经风雨侵蚀已被掏空,留下数个大洞,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被列为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之一。
中国长城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最年轻的明长城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公里,目前保存较好的513.5公里,只有8%,还有1961.6公里的地面遗迹则已经消失了。
此次募资修缮的箭扣长城是北京“驴友”偏爱的攀爬点,独具11处特色景观,本次募集资金计划修缮段落为从“鹰飞倒仰”至“北京结”段落,总长约724米。目前由于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此段长城的敌楼敌台现已普遍开裂、坍塌,地面长满杂草,边墙酥散破碎,另有部分条石城砖等均被人为拆毁,部分墙体整体断裂、滑坡、缺失。
喜峰口段长城则由戚继光督建,距今已有500多年,扼守着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是明清商道、贡道的重要结点。喜峰口长城所处的蓟镇长城,是明长城中修建得最坚固、最壮观的一段,而喜峰口长城又是蓟镇长城中最重要、最精萃的位置。
此段长城目前城墙和敌台残存,主要病害为内外侧砖墙局部坍塌和缺失、毛石墙芯局部坍塌,地面砖残损缺失,垛口墙和宇墙残损缺失等,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
据悉,募捐结束后将立即开始修缮,以最小干预为原则,所有涉及添加的补砌、修补等措施均以长城的安全为目的,且与相邻部位墙体相协调,保护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同时,保护工程将综合考虑开放展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公众今后参观长城留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