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字、一分钟,了解最新行业动态!
创办YeeCall之前,张磊曾任点心移动的CEO,后者在2012年被百度收购。做点心移动时,张磊发现了海外市场对网络电话的需求。2014年,张磊从百度离职,重新创业。“当时中国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竞争的下半场,大多数公司都意识到了全球化的必要性。”
与大多数出海产品不同,YeeCall在诞生之初,就面临Skype、FaceTime等行业巨头的竞争,因此必须要走差异化路径。
“但是差异化有窗口期。”张磊说,市场玩家会互相追赶,把握差异化的先机,才会赢得主动。
创始人张磊
首先是使用场景。“产品是生长出来的,不是妄想出来的。”张磊说,在产品开发初期,张磊和团队为YeeCall设计了很多的主流使用场景,但是当产品在海外市场推广时,他们发现90%的使用场景都是团队的主观臆断,海外用户并没有如此的需求。
YeeCall最终选择切入“跨国沟通”。对于在海外的异乡人,和家人的沟通是一个强需求。用户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最早使用YeeCall的是留学生和海外务工人员。
市场选择上,YeeCall首先选择了中东、北非这些这些竞争对手比较弱的市场,避开了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
张磊说,在网络覆盖率高和网络环境好的国家,Skype可以顺畅使用,但在中东、北非这种只有2G网络的地方,Skype就很难使用,这让基于2G适配的YeeCall抢得先机。但是窗口期也仅仅维持了一年,竞争对手(如WhatsApp)很快攻破了2G网络下的通话。
此时张磊发现,话务量中视频通话比例持续上升,YeeCall于是主攻频通话,但是这个改变受制于当地的网络基础设施,张磊预测窗口期也只有一年左右。
在运营上,也强调差异化。在通讯工具市场,WhatsApp已经占据了最有力的位置,YeeCall一开始就没有想要正面竞争,因此除了工具功能性的差异外,增加了内容运营和社交,例如在印度市场,在产品内开发了“Daily News”平台,用以分享新闻资讯,短时间内获得了超过百万的订阅量。
未来,YeeCall将在产品上增加很多新的玩法,例如视频通话人脸识别、实时翻译,但是差异化仍然有一个时间窗口期,能不能顺利抓住每一个功能的窗口期甩开竞争对手,是YeeCall不停思考的问题。
同时,YeeCall也在探索其他的使用场景,比如在线教育,通过提供跨国的高清视频传输提供远程教育,完成授课管理。另一个领域是社交,通讯产品天然具有关系链属性,可以为熟人社交提供可能。
采写/新京报记者曾庆雪
新京报重磅推出创投新媒体平台,轻松报名参与寻找中国创客第二季,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