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云汽车创始人 祝凌云
祝凌云很早就显露出科技极客的性格。
他做过一辆喷气式自行车,速度可以飙到每小时100公里。做过一款强光手电,1.5公里外可以用来看书,近距离直射会“亮瞎”人眼。
现在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两轮汽车上。虽然两轮汽车1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但目前仍然停留在想象阶段。祝凌云说,和四轮汽车相比,两轮汽车有很多好处,过急弯无侧倾力,被车撞永不翻车,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开进停车位。
想象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两轮汽车仍然面临很多技术和现实难题,甚至能否量产也是未知。他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足够天真足够傻”。
被9家顶级机构追逐,因为“很傻很天真”
亦庄云基地在北京东南五环外,离市区的单程距离20公里,不堵车的情况下,开车需要40分钟。凌云汽车的大本营就在这里。
选择偏远的地方,和这家公司的调性有关,造车不需要频繁跟人打交道,在祝凌云看来,这是门手艺活,需要精心测试、打磨。
两轮汽车研发,目前面临很多的技术瓶颈,风险大、周期长, 就算成功做出来,能不能上路,有没有政策风险,都是未知数。祝凌云说,他之所以一头扎进来,就是因为自己 “足够天真足够傻”。
祝凌云的性格有不少“极客”成分,从小就喜欢虫洞、外星人、万有引力等新奇的事物,对速度、力量和光明等有着本能的执着和渴望。
他制作过一辆喷气式自行车,速度可以飙到每小时100公里。发动机的声音十分巨大,如果不带降噪耳罩,近距离会对人的听力产生永久伤害。“好玩的东西都危险,不危险的东西一定不好玩。”
他还做过一款强光手电。功率65瓦、光通量6000流明,体积没有矿泉水瓶大,亮度却堪比汽车大灯,1.5公里之外可以看到报纸上的字。近距离照射人眼,甚至会导致短暂失明。
在2013年一场软件开发大会上,祝凌云提出了两轮汽车的构想,这个听起来有些疯狂的想法,引起了极客帮创投创始人蒋涛的兴趣。蒋涛是CSDN的创始人,本人也是一个科技极客,创立极客帮后,专注投资极客创业。2014年初,极客帮与云基金一起给祝凌云投了300万天使基金。
“300万要做汽车,估计会被汽车行业的人笑掉大牙,这点钱打个水漂都不够。”祝凌云说,但他还是上马了这个项目。
2014年8月,凌云车解决了两轮车的平衡平稳问题,完成首次载人实验。之后,凌云汽车获得来自红杉、真格、宽带资本等9家投资机构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6年4月,凌云汽车亮相北京国际车展,引发围观。
撞不翻的“不倒翁”汽车
两轮汽车并不是新鲜事物。上个世纪6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就开发过两轮汽车,但是因为受制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未能量产。
而现在,由于停车场地、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汽车越来越朝着轻型化、小型化、灵活性方向发展。
祝凌云做过一个调查,上下班,一个车里平均只坐1.2个人,单坐的车,基本能够满足人们80%的出行需求。这给双轮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两轮汽车如何保持平衡呢?
祝凌云大胆地把力矩陀螺技术接入了汽车。
电子陀螺仪是一种检测物体姿态的零件,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像手机体感游戏、平衡车、独轮车等中都采用了电子陀螺仪,体积很小,没有人的指甲大。
凌云汽车上用的是力矩陀螺,与平时所看到的电子陀螺仪不一样,体积比较大,输出的力矩要求在几千牛米,远超市面上几十牛米的力矩陀螺,也没有供应商能提供符合标准的产品。凌云汽车样车中使用的陀螺是祝凌云团队自行研发的,一个陀螺的成本几十万。但未来量产后,价格会降低。
力矩陀螺会自动调整两轮汽车的平衡,使汽车像“不倒翁”一样,即使在被撞击后,仍然保持平衡。在等红灯等相对较短的停车状态下,陀螺也可以保持车身平衡,不需要起落架支撑。
电池上,凌云汽车也有创新。
凌云汽车采用的是热切换电池组。每组电池组重量在12到15公斤之间,能够支持60-70公里的续航,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电池组的数量,电池消耗可以做到现有市场电动汽车的三分之一。电池可插拔,在家就可以充电,不需要依赖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充电桩。
和四轮汽车相比,两轮汽车的优势体现在:轻型化和舒适性。
两轮汽车的体积是四轮的一半,重量更轻,对电量的消耗也相对较小。前后轮都可以旋转90度,整个车子的移动会更灵活,甚至可以“横着走”。
四轮车在转弯时,人会因为惯性倾斜,但两轮电动汽车在转弯时,因为陀螺仪的平衡作用,感觉不到很强的侧倾力。由于车轮数量少了一半,驾乘的颠簸震动会变轻。当汽车开到90公里每小时以上时,轮胎摩擦和气流摩擦造成的胎噪和风噪较少,更安静舒适。
凌云汽车的样车设计时速是110公里每小时,目前测试还未达到这个速度。
量产时间在2019-2020年
凌云汽车什么时候能量产?祝凌云估计的时间是2019-2020年。
他说,汽车复杂性很高,一辆汽车从开始有概念到下线的周期是8-10年;特斯拉从开始的设想到Model S出来用了9年的时间。
“虽然现在互联网创业都求快,越快越好,但在制造业是不行的。”
技术的研发、调试、打磨、测试等都需要时间;一个汽车可能有几千个配件,每一个配件就涉及到一个供应商,与这些供应商之间的沟通、零件的生产也是漫长的过程。
做两轮汽车的公司,除了凌云,还有一家总部在洛杉矶,叫做Lit Motors' C-1。也已经推出了原形车,但严格来说并不完全是“汽车”,而是介于摩托车和汽车之间的机动车,驾驶体验也有限。
对于两轮汽车量产后的“牌照”问题,祝凌云觉得现在考虑有点早,“一个事物真的好的话,相信政策迟早会放行的。”
创客ABC
A.他们是谁?
祝凌云,科技极客,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做了近10年的自由职业者,出版过10多本工程方面的书籍。喜欢发明,曾设计喷气式自行车,和强光手电筒。
B.在做什么?
凌云汽车主打两轮电动汽车研发。2016年4月,凌云汽车亮相北京国际车展。预计量产时间在2019-2020年。
C.投资人怎么说?
凌云两轮汽车设计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团队技术扎实,迭代速度很快,目前从产品成熟度看,已经领先美国同行。——真格基金合伙人兼CIO李剑威
采写/新京报记者曾庆雪、实习生王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