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政解|专家称武汉内涝主因是排水系统不通畅
新京报 记者 信娜 编辑 刘恩峰 刘喆
2016-07-07 17:46

  新京报快讯(记者信娜)近日,武汉遭遇强降雨,中心城区多地出现渍水点,部分地区积水甚至深达1米。部分市民质疑,由于武汉多年不断填湖,造成城市积水无处排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市政工程学科部责任教授周玉文认为,相比填湖,排水工程建设标准不够高,城市雨水系统不通畅的影响更大。

  武汉填湖由来已久。记者注意到,根据该市水务局统计,2002年武汉市共有200多个湖泊,2012年只剩下了160多个。其中,消失最快的为中心城区,从新中国成立初的127个下降至38个。

  湖泊面积也随之大量“萎缩”。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李长安教授曾研究对比卫星遥感影像。其中显示,武汉市湖泊面积已从1987年的370.97平方公里下降至2013年的264.73平方公里。

  但填湖与城市内涝到底有多大关系,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说法不一。

  清华大学一水利专家告诉记者,城市发展太快,很多地表行洪空间被人为侵占,造成洪水影响较重。“填湖”为影响因素之一。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市政工程学科部责任教授周玉文则认为,武汉内涝更多原因在于排水工程建设标准不够高以及城市整体雨水系统是否顺畅。“目前来看,武汉仍是全国水面面积较高的城市,但仍会出现内涝”。

  周玉文说,城市的雨水系统为一个整体,包括排水、城市防涝、排涝及防洪,缺一不可。

  作为系统,每一个环节均通畅,才能保证城市排水顺畅。他解释,排水即城市排水管道能够承受多大的降雨,“目前,一般城市为3年至5年”。

  如果超过建设标准,管网内水溢出路面,则需要倚靠城市防涝。他说,通过路面坡度等方式形成有效的内涝积水行泻通道,可将路面积水排至河内。这些水排到下游水体,或者城市内河即为排涝工程。

  此外,小的内河也需流入大江大河内,周玉文说,此为防洪工程。目前,长江中下游部分干流水位全线超警戒。周玉文认为,水根本无法排出去,甚至江河水往回淹,相当于整个雨水系统已经失效。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