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刑事案审理,也应体现“民生刑法”
新京报
2016-01-21 03:30

  周而复始

  民生刑法,则立足于人本刑法观,并以保障社会权利及其他民生权益为基本内容。相信,以后刑事案件审理,也会相应体现“民生刑法”的理念。

  对谦抑和人道的追求,促使“民生刑法”观念的产生。早在2011年,由于醉酒驾驶导致的交通肇事死亡率居高不下,《刑法修正案(八)》的修法者们力排众议,坚决增设危险驾驶罪,从而使因醉酒驾驶导致的交通肇事事件减少了60%以上,相应的死亡率也下降了50%以上,这被认为是“民生刑法”的成功典范。

  继危险驾驶罪之后,最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也体现了民生刑法的要求。

  一方面,司法解释充分体现了对弱者的保护。其规定,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及老人等弱势群体实施抢劫的,在抢劫中实施强奸(妇女)等暴力犯罪的,都要在法定刑幅度内从重处罚。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城镇化运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等众多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大量出现,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这些人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需要国家加强保护,让他们多少能够尝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不是遭受暴力犯罪者的肆意侵犯。虽然,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许多法院对于弱势群体,本来就是倾斜保护的,但是,那只是出于法官同情弱者的本能,缺乏明文规定,如今则有了统一的说法。

  另一方面,除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之外,刑法对于犯罪人,也体现出温和而有人情味的一面。

  比如,对因家庭成员就医等特定原因初次实施抢劫的,对主观恶性和犯罪情节相对较轻的抢劫犯,要与多次抢劫以及为了挥霍、赌博、吸毒等实施抢劫的抢劫犯,在量刑上有所区分,要在法定刑幅度内从轻处罚。近年来,丈夫因妻子患病而诈骗或抢劫的案件时有发生,最高法院出台此规定,可能是受此社会现象的启发。

  再者,对于为了抢劫而杀人或故意伤害的犯罪人,在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时,“要格外慎重”,要“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最审慎的态度,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必须非常慎重、非常严格”。从而限制死刑的适用。只是不知下级法院将如何执行这一规定,因为所谓“最严格的标准”、“最审慎的态度”和“极少数”之标准,本身非常含糊,对此需要进一步的说明。

  还有,对具有自首、立功或未成年人且初次抢劫等情节的从犯,可以依法免除处罚。大家知道,法律和司法解释中的“可以”,是一种带倾向性的表述,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都要这样做、“应当”这样做,只有在例外情形下,才可以不这样做。在我国,抢劫、杀人、放火,历来都被社会民众认为是重罪,不应免除处罚,但是依司法解释,具有上述情节的抢劫犯,也是“应当”免除处罚的。

  所谓“民生”,作为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和平民意识;民生刑法,则立足于人本刑法观,以尊重人性、弘扬人道和保障人权为价值内涵,并以保障社会权利及其他民生权益为基本内容。相信,以后刑事案件审理,也会相应体现“民生刑法”的理念。

  □周铭川(刑法学博士)

相关推荐
“订婚强奸案”宣判:法律与事实面前,谁也不能带节奏 | 快评
观点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2025年,北大社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书!?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2024年度全市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暨“四长联动”推进法治护河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伪装成消费者诈骗网络商家,男子获刑三年六个月
时事
最高法与全国妇联联合发布反家庭暴力犯罪5起典型案例
第一看点
禁毒警被控走私毒品罪开庭,专家:是否出于工作目的或成构罪关键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