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嫦娥三号”着陆区命名 月球有了“广寒宫”
新京报 记者 贾世煜 编辑 李雪莹 李媛
2016-01-05 10:56

  新京报快讯(记者贾世煜)新京报(微信公号ID:bjnews_xjb)记者今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1月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了我国“嫦娥三号”着陆区4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

  其中,“广寒宫”—“嫦娥三号”月球着陆点周边方圆77米区域,包括玉兔号月球车巡视路线及其东侧重要地貌,取自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和玉兔居住的宫殿”。“紫微”、“天市”和“太微”—是紧邻“嫦娥三号”着陆点周边区域三个较大的撞击坑,取自中国古天文图中的“三垣”,即紫微垣、天市垣和太微垣。此次成功命名,使以中国元素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达到了22个。

  据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开展的科学探测活动获得大量数据。为规范统一“嫦娥三号”着陆区地理实体的名称,促进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我们及时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出了命名申请。

  “基于‘嫦娥三号’着陆区域地理形貌特点,我们将‘嫦娥三号’着陆点周边区域划分为四个方位区,结合中国古代天文星图“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星官名,提出了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建议。获得批准的三个撞击坑命名,就是取自古天文图中的“三垣”。”刘继忠介绍说,其余12项命名申请,由于地理实体的尺寸偏小,达不到月球命名关于“月球地理实体直径(或长度)须大于100米”的要求,未获得官方批准,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认可这些命名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的使用。

相关推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话剧《远方的拉萨河》谱写雪域青春史诗
娱乐
2024科学家精神领航开学第一课,听贾阳讲述科技与中国式浪漫
教育
新闻8点见丨“硫超标”枸杞,何以打而不绝;“薅羊毛”是否涉嫌犯罪
时事
从“广寒宫”到“清暑殿” 嫦娥六号落地背后还有哪些细节?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