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超7成食品安全事件系“人为”
新京报
2015-12-01 02:31

  新京报讯 (记者廖爱玲)11月27日,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与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研究中心发布《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2005-2014年间主流网络舆情报道的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报告》等系列报告,其中在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75.5%由人为因素所导致,尤其是不规范使用添加剂引发的事件最多。

  这是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承担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研究》的研究成果。其首席专家吴林海介绍,2014年,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与食品的质量安全总体呈现“逐步向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实现了新提升,“总体稳定,正在向好”是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基本面。

  在大数据挖掘工具的运用下,课题组形成《2005-2014年间主流网络舆情报道的中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报告》,显示十年间全国食品安全事件达227386起,平均全国每天发生约62.3起,处于高发期,2012年、2013年发生量下降,但在2014年又出现反弹。

  数据显示,食品供应链各个主要环节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安全事件,但60.16%的事件在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75.50%的事件则是由人为因素所导致,不规范使用添加剂引发的事件最多,占31.24%,其他为造假或欺诈、使用过期原料或出售过期产品、无证或无照的生产经营、非法添加违禁物等。

  吴林海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成因复杂,是长期以来各种矛盾累积的结果。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小、散、低”为主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观。同时由于诚信和道德的缺失,且经济处罚与法律制裁不到位,在“破窗效应”下,必然诱发人源性的食品安全事件。

相关推荐
鸣鸣很忙披露招股书:门店逼近1.5万家,收入近400亿元
消费
“保水虾仁”引热议,七问保水剂
消费
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浙江这么干!
新京号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金字火腿或再次易主,跨界战略仍未寻到“第二春”
消费
门头沟的他们,以劳动书写荣光!
新京号
全国人大代表刘玉杰: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加快突破
新京号
《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奶皮子酸奶走红,餐企乳企扎堆入局,热度能否持续?
消费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