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资本寒冬下,网络FM战火纷飞
新京报 编辑 林其玲
2015-11-12 13:07

        新京报讯(记者曾庆雪)近日,蜻蜓FM被曝数据造假的新闻甚嚣尘上。网络红人王思聪也加入骂战,称“蜻蜓FM老板应该坐牢”。不过蜻蜓FM回应称,一切都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抹黑。

        这并不是网络FM第一次陷入口水战。2015年4月,包括多听、荔枝、蜻蜓、喜马拉雅等多家网络FM就曾因版权等问题互相攻讦。分析指出,网络FM行业竞争激烈,盈利一直是难题,前期通过烧钱积累大量用户,但商业模式尚未成型。如果不能解决变现问题,竞争只能是一场零和博弈。

        网络FM双11节前开撕 双方针锋相对

        11月9日,蜻蜓FM被爆数据造假。文章称,蜻蜓FM通过一个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后台程序,伪造日活;并用一个“宙斯”程序,用看不见的浏览器打开广告主的网站,用程序模拟用户行为点击,消耗用户电量和流量,欺骗广告商和投资人。

        媒体随后的报道,将曝光蜻蜓FM造假的信息源指向喜马拉雅。竞争对手之间的攻讦公开化。

        蜻蜓FM在回应中称,“文中所提到的‘普罗米修斯’是蜻蜓FM用来在新功能上线时进行AB对照测试、统计相关用户指标,以便产品决策的技术框架,事实上专业人士可以轻易的发现此文刻意忽略了其中关键的几处逻辑判断,从而把读者导向伪造日活的错误结论中。”

        喜马拉雅随即提出质疑,“普罗米修斯”这个后台程序,将数据发送给友盟等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导致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将“当天未打开App的用户”记录成活 跃用户;“宙斯”模拟用户访问广告链接,导致广告的展示量和点击量虚假提升,并且导致用户手机耗电异常,并非简单的A/Btest。

        蜻蜓FM则表示,网上传播的所谓广告刷量代码,其实是用于数据比对和验证的技术方法。原因是因为目前第三方广告监测平台众多,各家的广告监测代码格式都不一 样。而Android系统又具有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在做一些广告平台的对接时,真实用户环境下的测试和验证显得非常必要。双方的系统联调以及数据对比,对 损耗误差调校是一个常规过程。

        有传闻称,喜马拉雅发难,正值蜻蜓FM下一轮融资的关键时期。据一匿名业内人士透露,喜马拉雅目前也在寻求下一轮融资。

        数据造假不少见 甚至成行业潜规则

        有业内人士对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表示,使用非正常的程序逻辑来伪造用户活跃和流量的做法,在业内并不少见,甚至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而自启动的问题,在安卓系统更容易实现,“IOS系统控制要严格,像自启动这种事情,iOS干不了。”

        网络工程师、知乎网友“狂男风”称,对用户而言,不断自启本身没什么大问题,国内很多厂商都会添加相互唤醒进程和线程以保持后台的组件,其绝大部分用途都是 用来维持网络推送。有的时候,应用为了维持后台推送不被杀掉,开发商会采用不断重启这一策略。因为在安卓的机制中,新启动的进程拥有较大优先级,往往在内 存紧张的时候能够免于被系统杀掉(再搭配一些唤醒机制就能“永活”),所以大家都在拼命常驻后台。

        另一位网友则称,今天刷完知乎马上打开应用管理看看哪个app后台运行了多个进程……然而……喜马拉雅才打开三分钟就三个进程了,而且杀掉还自动重启。试了一下,别的程序也一样,运行多个进程而且杀不掉。是通病吗?

        一家第三方监测平台的CEO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反造假难度很高,“在线广告反作弊做了那么多年,到现在哪家广告网络也不能说自己找出了所有作弊的流量。在博弈的过程中,双方的能力都会不断增强。”

        这位CEO称,第三方监测机构只是提供工具的公司,没办法控制开发者。“就好像一个生产菜刀的公司,有人拿菜刀去杀猪,有人拿菜刀去杀人。作为菜刀公司,是没法,也负不了责任的。”

        网络FM盈利难 恶性竞争频现

        口水战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困境。

        目前网络电台内容模式主要分为PGC和UGC两大类。PGC内容来自电台、电视台等机构,UGC内容主要来自用户。无论哪种方式,网络FM普遍存在同质化、模式单一、盈利水平低的问题。

        音频和视频一样,盈利是建立在用户增长与活跃的基础上。用户增长需要巨额的营销开支。喜马拉雅电台创始人余建军就曾公开表明态度:“这个行业肯定很烧钱,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蜻蜓FM的CEO杨廷皓也曾说:“移动电台还远不到谈盈利的时候。”

        烧钱需要资本的支持。2014年,蜻蜓FM、考拉FM、喜马拉雅听书、荔枝FM、多听、优听等移动网络电台纷纷先后完成融资。公开消息显示,喜马拉雅的B轮 融资高达5000万美元,荔枝FM的C轮融资为2000万美元,考拉FM的B轮融资达到2亿人民币,蜻蜓也于2015年初完成了C轮融资,但金额未透露。

        网络分析师王亚谦称,平台无二大,把别的竞争打死打死是件必要的事情。背后有投资人支持的网络FM,不缺现金流,为了获得份额频频出招,有时甚至陷入恶性竞争。

        早在2015年4月,多听FM和荔枝FM两款网络电台APP突然被App Store下架,两家公司一起将矛头不约而同地对准喜马拉雅FM,指责其是幕后黑手。随后,蜻蜓FM也卷入骂战,诸如“产品抄袭”、“内容侵权”、“排行 榜造假”等问题被曝光,网络FM行业一团浑水的业态,首次遭遇公开。

        据第三方监测机构,截止到2015年3月31日,蜻蜓FM累计下载量以16713万次位列第一,考拉FM电台排名第二,下载量为13606万次,喜马拉雅听书以12290万次排在第三位。

        过亿的下载量并不能有效解决流量变现问题。虎嗅在文中提到,有知情消息称,喜马拉雅2014年全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营收都不足千万元。而团队成本、推广营销费用、以及版权开支,却是营收的数倍。

        王亚谦称,网络FM盈利的途径主要广告和内容付费。但是与视频内容相比,音频广告在展现形式上有很多限制,并不受广告主的青睐。另外,国内消费者并没有付费收听的习惯,用户教育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蜻蜓FM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从长远看,广告只是一种收入手段,网络FM需要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蜻蜓目前签了很多优质内容团队,未来将通过做一些自制节目,用粉丝经济,在产品本身上实现盈利,“比如罗振宇的罗辑思维,靠卖书来赚钱,而不是广告。”

        附录:喜马拉雅的四点质疑

        一、虎嗅章中提及蜻蜓FM对数据造假的回应:“‘普罗米修斯’是蜻蜓FM用来在新功能上线时进行AB对照测试、统计相关用户指标,以便产品决策的技术框架。”

我们的质疑是:既是新功能上线时进行的A/BTest,为什么所有安卓应用商店渠道的蜻蜓FM都有完全一样的“普罗米修斯”?A/BTest到底测试什么?敢说吗?

        二、“普罗米修斯”这个后台程序,将数据发送给友盟、talkingdata、艾瑞等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导致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将“当天未打开App的用户”记录成活跃用户。如此,蜻蜓FM的装机量直接记为了日活,这就是蜻蜓FM回应的A/BTest吗?

        三、蜻蜓FM代码中代号为“宙斯”的后台程序,在手机后台打开一个隐藏的浏览器,模拟用户访问广告链接,最终导致广告的展示量和点击量大幅虚假提升,并且导致用户手机耗电异常。“宙斯”代码的这个功能,安卓程序员人人都能看懂,这也是A/BTest吗?

        四、实测结果显示,“宙斯”后台程序,会把其模拟点击所产生的虚假数据发送给“秒针”“doubleclick”等第三方广告统计平台,这难道还是A/BTest吗?

        蜻蜓FM的回应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蜻蜓FM一直崇尚开源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早已计划把我们在产品测试,数据统计等领域的框架贡献出来,回馈技术社区,正因为此我们的代码也没有做混淆处理。由于近期外界的特别关切,我们决定将开源计划提前,相关代码都将在近期以开源的形式公诸于众。

        任何代码都应该在其实际使用场景下看待其用途,而非断章取义来曲解其意义。如果是为了商业的目的,做恶意的解读,并误导受众,蜻蜓FM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了。

        关于多个后台service

        在Android平台上,启动后台service一直都是业内常规的技术手段,比如通知用户关注的收藏节目有更新,设置闹钟,预约节目等都需要后台service存在。比如点击其中进程列表中的一项,会看到如下详细信息:

 


 

        对于这些进程的耗电和流量我们都加了严格的控制,大家也从源代码中可以看到,不用担心,如果对流量有疑问,可以直接发送邮件至support@qingtingfm.com。

        以下是一些其他App启动后台服务的例子:

 

 

        关于所谓“日活造假”

        喜马拉雅在此处做了严重的误导,甚至是刻意忽略某些关键逻辑判断,网上公布的代码段,并不能达到刷高日活数据的效果。

        如下图所示,该段执行条件被刻意忽略,而即使满足执行条件下,也只会做卸载率的采集统计,完全没有刷新日活的行为。事实上,如果真的为了刷日活的话,蜻蜓FM的数据早就该超越数千万了。

 


 

        关于广告监测

        网上传播的所谓广告刷量代码,其实是用于数据比对和验证的技术方法。原因是因为目前第三方广告监测平台众多,各家的广告监测代码格式都不一样。而Android系统又具有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在做一些广告平台的对接时,真实用户环境下的测试和验证显得非常必要。双方的系统联调以及数据对比,对损耗误差调校是一个常规过程。

        为了尽量不影响用户体验,这个测试不会产生可见的用户界面,也只会在WIFI环境下发生,所以即使执行也不会消耗用户流量。

        以上整个测试的执行都会提前告知有需要的相关广告厂商和监测平台,产生的数据也会与双方验证确认。

        综上,基于反编译的代码片段,引申出任何业务解读都是非常可笑的,而且被反编译的仅仅是部分客户端代码片段,稍有技术常识即可知道完整的业务逻辑是需要服务端和客户端协同工作的。

        而蜻蜓FM做到如今的体量、更多的复杂业务逻辑几乎都在服务端,与此同时,秒针等第三方广告监测方都在该领域上有多年的技术储备,也一直和蜻蜓FM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的各项业务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不用理会网文中的抹黑行径。

 

● ● ●

关注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

加入创客家族

 

 

 

相关推荐
雍禾医疗去年业绩改善,董事长张玉:“内修”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
消费
北京邀约全球人才“聚北京·创未来”
北京
从《种地吧》“塌房”风波说起:综艺观众是怎么变成明星粉丝的?
文化
让一个刚满21岁的年轻人拯救大英,这科学吗?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