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同性恋治疗”就是一种“伪科学”
新京报 编辑 戴玉玺
2015-10-20 02:30

  ■ 观察家

  各种荒诞的“同性恋扭转法”近日引发舆论热议。新京报日前曝光了电击法、驱魂法、催眠法、注射法、画符法等众多离奇的“治疗法”。而早在2000年,中华精神科学会发布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就将“同性恋”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去除了。去年12月19日,中国首例同性恋扭转治疗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判决书中也明确指出“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

  有市场是因有需求,来自北京同志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LGBT群体中,1600多名调查对象有近十分之一的人,迫于家庭压力、社会认同等原因寻求扭转治疗,但并没有一个案例显示扭转治疗后,性取向得到改变。

  看来,同性恋不是病,各种“同性恋治疗”才是“病”,而且是社会病。近两年来,同性恋平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去年10月30日,54岁的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公开宣布,“我认为,成为一名同性恋者是上帝赐予我的最伟大的礼物。”今年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裁决,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这也让美国成了全球第21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这两个标志性事件,在中国的网络舆论场上同样得到了快速和广泛的传播,同性恋议题也得以反复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毋庸讳言,直至今日,多数同性恋者在中国仍要面对家庭压力、社会认同等境况。强求多数人认同并接纳同性恋,与强求同性恋者接受所谓“同性恋治疗”,一样不靠谱。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只能守在“存在即合理”面前停步不前。各种荒诞的“同性恋扭转法”至少暴露出某些职能部门监管嗅觉的迟钝,以及一些为不良商家提供推广服务的市场主体在社会责任上的缺失。

  比如,既然同性恋不是病,那么打着各种“同性恋治疗”幌子的不良商家就有了非法行医的嫌疑。媒体记者轻易就能探访到的“同性恋治疗”市场,相关职能部门断无“发现难”、“取证难”的说辞。那么问题就来了:对这些不良商家,为什么不及时取缔?为什么不依法严查并处罚?

  “同性恋治疗”之所以成为一个广阔的市场,与社会观念的保守也有很大的关系。社会普遍的性向歧视使得一些同性恋者不得不寻求“医学治疗”的帮助,医疗机构本应站在专业角度向同性恋者及其家属宣扬“同性恋不需要治疗”的常识。但在利益面前,确有一些医疗机构放弃了底线的专业操守,并转而向畸形的“同性恋治疗”市场屈服。问题在于,为什么注射胶原蛋白治理同性恋,竟然还会在三甲医院存在。这样严重违背医学常识的治疗竟然存在于堂堂正规医院当中,恐怕不只是医学水平的问题。

  关于性取向的问题,事关社会道德观念。但是,同性恋治疗最终只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打着“医学”、“治疗”名义进行的“同性恋治疗”则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学”。从情感上,很多人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可以有异,但是,从理智上,则不应接受“伪科学”的同性恋治疗。

  □王刚桥(湖南学者)

相关推荐
45岁蔡依林自曝患病经历,这病毒一旦感染终身携带,剧痛无比!
新京号
对话管晓宏院士:科学和艺术都需要灵感,交汇研究未来可期
科技
当“文弱”成了一种力量:一场关于男性气质的对谈
文化
担心体重猛增,不肯坚持用药?专家:这种抗抑郁药物对体重影响极小
新京号
氟西汀周制剂,为长期维持治疗筑起“稳定防线”
新京号
厦门幼师解聘风波:“地贫”基因打翻“铁饭碗”,体检标准陷争议
时事
因为扛了一袋大米骨折后,45岁大哥竟查出晚期肺癌!
新京号
骨科医生徐文斌,在诊室里看到“忍痛硬撑”的人们
时事
6岁男童沙滩光脚踩到死鱼,次日高烧进ICU!医生紧急提醒→
新京号
选牙膏避坑指南!避开这几个雷区,省钱又护牙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