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同性恋治疗”就是一种“伪科学”
新京报 编辑 戴玉玺
2015-10-20 02:30

  ■ 观察家

  各种荒诞的“同性恋扭转法”近日引发舆论热议。新京报日前曝光了电击法、驱魂法、催眠法、注射法、画符法等众多离奇的“治疗法”。而早在2000年,中华精神科学会发布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就将“同性恋”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去除了。去年12月19日,中国首例同性恋扭转治疗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判决书中也明确指出“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

  有市场是因有需求,来自北京同志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LGBT群体中,1600多名调查对象有近十分之一的人,迫于家庭压力、社会认同等原因寻求扭转治疗,但并没有一个案例显示扭转治疗后,性取向得到改变。

  看来,同性恋不是病,各种“同性恋治疗”才是“病”,而且是社会病。近两年来,同性恋平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去年10月30日,54岁的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公开宣布,“我认为,成为一名同性恋者是上帝赐予我的最伟大的礼物。”今年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裁决,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这也让美国成了全球第21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这两个标志性事件,在中国的网络舆论场上同样得到了快速和广泛的传播,同性恋议题也得以反复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毋庸讳言,直至今日,多数同性恋者在中国仍要面对家庭压力、社会认同等境况。强求多数人认同并接纳同性恋,与强求同性恋者接受所谓“同性恋治疗”,一样不靠谱。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只能守在“存在即合理”面前停步不前。各种荒诞的“同性恋扭转法”至少暴露出某些职能部门监管嗅觉的迟钝,以及一些为不良商家提供推广服务的市场主体在社会责任上的缺失。

  比如,既然同性恋不是病,那么打着各种“同性恋治疗”幌子的不良商家就有了非法行医的嫌疑。媒体记者轻易就能探访到的“同性恋治疗”市场,相关职能部门断无“发现难”、“取证难”的说辞。那么问题就来了:对这些不良商家,为什么不及时取缔?为什么不依法严查并处罚?

  “同性恋治疗”之所以成为一个广阔的市场,与社会观念的保守也有很大的关系。社会普遍的性向歧视使得一些同性恋者不得不寻求“医学治疗”的帮助,医疗机构本应站在专业角度向同性恋者及其家属宣扬“同性恋不需要治疗”的常识。但在利益面前,确有一些医疗机构放弃了底线的专业操守,并转而向畸形的“同性恋治疗”市场屈服。问题在于,为什么注射胶原蛋白治理同性恋,竟然还会在三甲医院存在。这样严重违背医学常识的治疗竟然存在于堂堂正规医院当中,恐怕不只是医学水平的问题。

  关于性取向的问题,事关社会道德观念。但是,同性恋治疗最终只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打着“医学”、“治疗”名义进行的“同性恋治疗”则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学”。从情感上,很多人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可以有异,但是,从理智上,则不应接受“伪科学”的同性恋治疗。

  □王刚桥(湖南学者)

相关推荐
盛于宋:茶事风靡 趋向精致奢华
新京号
即使过敏也不要用激素药物?3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时事
氨糖软骨素被捧成关节神药,谁给的神通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脂肪肝最怕这种“药”!还不要钱!快转告家人!
新京号
肺癌已经“慢病化”?晚期患者“带瘤生存”10年以上不是梦!
新京号
头晕、晕厥,小心这个沉寂的“杀手”——肺动脉血栓
新京号
《黎明的一切》:同病相怜,但不必相恋
文化
莫名腹泻、腹痛、便血两个月,警惕溃疡性结肠炎!
新京号
癌细胞最怕的防御系统曝光!预防癌症一定要知道的4个“免疫密码”
新京号
大声谈论更年期:是动荡,也是令人惊喜的风景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