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叶良辰的“魔性”从何而来?
新京报
2015-09-28 02:30

  议论风生

  不跟眼前人握手,却在朋友圈点赞。所聊话题许多也取自网络,语气、态度日益模式化。时间长了,难免傻傻分不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讲,叶良辰只是一个先行者。我们都是不同程度的叶良辰。

  这两天,无数人开始搜“叶良辰是谁”“叶良辰是什么梗”,因为连著名网红王思聪都下了战书:“你是叶良辰又如何?我赵日天并不服。”等他们稍微了解眉目之后,便开始使用“良辰必有重谢”“良辰陪你玩玩”进行对话。

  事情起源于一组QQ对话。北京某高校女寝,因为打扫卫生问题,其中一个女生请来一位叫“叶良辰”的大哥助阵。“叶良辰”与该寝室室长展开了一段充满“魔性”的对话。“你只需要记住,我叫叶良辰”“在本地我有一百种方法让你活不下去”……把自己名字装进对话的语言习惯,活脱脱像玛丽苏文中的主人公。

  “叶良辰”从QQ空间出发,一两天工夫便攻占微博、扫荡微信,大有当年“贾君鹏”攻城略地之势。万能的网友已经搜到叶良辰说话的语气学自一部叫《我是一具尸体》的小说。更有网友展开了人肉搜索,不过个人以为人肉这柄利器应该慎用。

  叶良辰之所以有“魔性”,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无视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界限,将小说人物的说话方式移花接木到现实中来,形成令外人错愕自己却毫无察觉的“笑果”。

  许多孩子都有将虚构世界导入现实世界的习惯,白雪公主看多了便以为自己也有七个小矮人,《西游记》看完俨然自己是孙悟空,看完《花千骨》网名就成了杀阡陌。家里大人多半不会拆穿他们,有时反而配合他们演戏,因为知道孩子就是孩子。可是叶良辰既然是女大学生搬来的“救兵”,多半已经成年,一个成年人还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不能自已,就不是可爱而是诡异了。

  笑完之后,不由得有冷汗浸出。如果叶良辰这一番闯入世界的魔性对话不是偶然,而是他日常生活的常态,辅导员和周围同学或许应该关心一下他的心理健康状况。

  叶良辰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我们生活的世界,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面对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面对活人的时间越来越短,即使朋友会面,许多时候也是各玩手机。不跟眼前人握手,却在朋友圈点赞。所聊话题许多也取自网络,语气、态度日益模式化。时间长了,难免傻傻分不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讲,“叶良辰”只是一个先行者。我们都是不同程度的叶良辰。 今天,你叶良辰了吗?

  □西坡(媒体人)

相关推荐
室温立降2℃,空调省电10%,这一招能帮你撑过夏季暴晒天
新京号
读《百年孤独》有感:承认永恒的孤独,才能孕育出超越孤独的可能
教育
北京老干部大学2025年秋季学期火热招生中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8月文艺资讯丨建军节特别献礼,重现烽火革命岁月
娱乐
管家宠粉|漫步经典:盛夏音浪必听指南!
新京号
重磅亮相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径山茶文化向世界演绎千年禅茶魅力
企业资讯
当癌症年轻化,早筛改写命运,体检成为守护生命的重要防线
消费
全网都在求的门头沟研学攻略——来啦!
新京号
蚂蚁只会结队“偷食”?其实,它们也是农场主和昆虫牧人
文化
祖宾·梅塔×长野健×郑明勋——三大指挥携手三大名团,奏响歌剧与交响的古典乐盛宴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