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部分小学正尝试“体育老师教数学”(1)
新京报
2015-09-28 02:30


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三年级小蚂蚁班的学生们正在上音乐课,教他们的则是包班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全科教学主要在低年级试行,有助于消除孩子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如今,这句玩笑话正在慢慢成为现实。近年来,包括北京、江苏、浙江、深圳等多个地区的小学开始试点“全科教学”模式,即由1-2位教师承担一个班所有或大部分科目的教学。“全科教学”究竟怎样教学?这种模式有何利弊?“全科教师”与普通教师有哪些不同?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怎样看待这种教学模式?记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早有学校尝试“包班教学”

  一个班设两个班主任,数学课上语文老师在场,语文课上数学老师也在场……今年9月新学期,清华附小低年级段的16个班全部采取包班制。这两位语文、数学老师也不再只负责各自领域的教学,同时还要承担除了艺术、体育、英语之外的所有学科教学。

  据了解,全科教学或包班制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2012年,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就在一、二年级实行了“包班”制。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高峰表示,当初学校实行“包班制”主要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没有安全感。

  学校采取让一个老师包一个班,这个老师同时教语文、数学课,其他学科还是不同的老师教。“我们把语文、数学课程进行了整合,叫做‘包饺子’”。

  跟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不同的是,清华附小的包班班级里设两位班主任,分别是语文和数学老师。他们同时承担了除艺术、体育、英语外的所有学科教学,并互为助教。相应地,课表上不再有过去的语文、数学、科学等科目,而是全部用“模块时间”来代替。

  这个新学期,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也在一些综合实践课上试点两个老师同进一个班进行授课。“这种方式类似于‘全科教师’。”灯市口小学教学副校长宋燕晖说。

  据宋燕晖介绍,为了落实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中提出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这个学期,学校就在实践活动课程中试点开展“全科教学”模式。每个年级设计不同的主题,一年级开展关于四季的主题课题,二年级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中秋的主题课题等。“通过实践活动课的试点,把全科教学的理念渗透给老师。”

  初衷是促进孩子综合发展

  据了解,全科教学的初衷是克服“分科”局限,促进孩子综合发展。

  2014年9月,深圳在部分小学低年级开展了“包班制”教学尝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包班制有点像幼儿园里的阿姨管理教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副主任陆克俭认为,“刚升入小学的孩子和两名老师长时间接触,有助消解对于陌生环境产生的紧张、调适孩子的过渡期心理。”

  “一个孩子可能数学不好,但语文和英语可能非常好。”深圳市教科院教研室副主任汤幸初表示,在以往的分科式教学中,评价各样的孩子由各科老师完成,过于单一化;包班之后老师会综合考评孩子,并因材施教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清华附小副校长王玲湘也表示,两个班主任就如同一个家庭的“爸爸”和“妈妈”。在一位老师上课时,另一位老师就是助教,在班里协助辅导学生,这样能够关注到班里的每一个学生。

  南师大教科院小学教育系主任吴永军认为,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龄段,从知识的角度不需要过细分科。低年级主要培养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方法,偏重整体教学。“越是小的孩子,其学习的状态、效果和老师的关联度越高。在这个阶段,全科教师更能发挥特长,老师能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

  深圳小学校长王海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包班制与即将推行的高考改革方向相吻合,“中国的高考改革方向是逐步淡化文理科界限,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名词解释】

  全科教学

  也被称为“包班制”,就是由一名或两名老师负责一个班全部或大部分科目的教学。

  与以往一些农村地区因为师资缺乏而由一名老师教多门课程的情况不同,全科教学的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教授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更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孩子综合发展。

  (下转D03版)

  D02-D04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孔悦

  D02-D04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相关推荐
三里屯丨集团引领 助力习惯培养——三里屯校区互巡展示活动
小记者
3×8还是8×3?专家、一线教师详解如何培养“数学头脑”
教育
我区自主研发AI“双栈”平台赋能教育教学
新京号
孩子含胸驼背该如何纠正?| 东城区家庭教育大讲堂(274)
新京号
扩散 | 即将报名!面试时间确定!
新京号
光明日报 | 黄琳院士:为机械系统装上大脑
新京号
最新通告!演唱会期间公交临时绕行!
新京号
北京中轴线“破圈”之路:让文化轴线“活”进百姓生活
北京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神曲”|新京报中文学术文摘
文化
雄安新区基础教育八年蝶变:从“跟跑者”到“探路者”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