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半年两上黑榜 金锣还念“闭口禅”?
新京报
2015-09-08 02:30

  ■ 一周食评

  肉制品巨头金锣集团又上黑榜了。

  9月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65批次不合格食品名单,金锣集团旗下的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兴隆分公司一批次猪后臀尖检出禁用“瘦肉精”西马特罗。这已经是金锣肉制品在今年第二次因质量安全问题被通报了——6个月前,金锣旗下通辽金锣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锣王特级火腿肠被通报菌落总数超标12.6倍。

  短短半年,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国家食药监总局连续通报两次,还牵扯出“瘦肉精”,金锣集团这份“成绩”在肉制品行业可谓屈指可数。可面对此次的通报结果,金锣集团甚至集体上下练起了“闭口禅”,其多个部门负责人互相推诿,称公司已经取消对接媒体的部门,不便对此次食品安全事件做出回应和解释。

  食评君注意到,金锣集团对通报结果“冷处理”并不是偶然,甚至已经有了“一拦二躲”的应对套路。

  今年3月,金锣集团被媒体曝光疑似口蹄疫病猪进入工厂车间,在面对当地畜牧局等执法部门检查时,金锣工厂“同意检查”但就是不开门,将执法人员晾在门外近两个小时,以至于当地执法人员都感叹,“金锣的人‘牛’惯了。”

  “牛”企业并不鲜见,但面对屡次抽检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阻拦执法检查就是拒绝回应,让人不禁要纳闷,是谁造就了如此“霸气”的金锣?

  事实上,就在今年5月底,金锣集团还作为肉食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在山东肉制品质量安全分析会上发言,介绍其在食品安全体系上成功经验。金锣副总裁郑培清还称,金锣仅在去年便投入1.5亿元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建立覆盖所有产品的安全检测体系。

  巨资打造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却挡不住国家三令五申严厉禁止的“瘦肉精”。两次被食药监总局通报,足以说明这家企业在品质控制和原材料供应链并未如预期般发挥作用,同时面对食品安全事故也缺乏必要的事后追责和反思。

  食评君认为,企业被抽检出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之任之的漠然态度,金锣这种“一拦二躲”的作派恐怕是用错了地方。在食品安全上,企业内部的严格品控和自查与监管同等重要。当事企业更应引以为戒,将精力投入到内部的食品安全体系排查与源头追溯上,对生产、养殖、采购等环节出的问题严肃查处,早日给市场和公众一个交代。

  □李栋(新京报《新食品》周刊记者)

相关推荐
连锁品牌频“翻车”,餐饮加盟为何成为食安“重灾区”?
商业
从《哪吒》到《封神》:国民传说中的阐截二教之争
文化
头条 | 刚刚发布!“职业闭店人”“提灯定损”上榜!
新京号
2024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出炉,“职业闭店人”居首
时事
杨文利:八十年代的北大先生们
新京号
正月初五迎财神:财神到, 祥云罩
新京号
今年“黑五”平台订单大爆,外贸企业如何挖掘新机遇?
新京号
时间和纸上,写一些新的符号
文化
隐居读书,对古代文人是寻常事,对我们已遥不可及丨周末读诗
文化
杜正贤:惊鸿一瞥邂逅了南宋太庙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