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卫计委29日公布消息称,去年北京人均期望寿命为81.81岁。而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中国平均寿命是,男性74岁、女性77岁。
北京人期望寿命每年增一岁
一个人能活多少岁,是很难预测的,但可以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情况计算得出,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活到什么年龄,这个年龄就是期望寿命。
今年世卫组织的《世界卫生统计》指出,从总体上看,全世界人口的寿命都较以往有所增加。
目前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71岁,其中女性73岁、男性68岁。这一数据与1990年出生婴儿的预期寿命相比,都各增长了6岁。其中,2013年日本人平均寿命更高达84岁,蝉联全球第一;中国男性平均寿命74岁,女性77岁。
而根据2014年度《卫生改革与发展绿皮书》的内容,我国人均期望寿命60年增长了39.5岁。
同样,北京的人均期望寿命也体现了基数大、逐年增加的规律。
2005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寿命为80.09岁,人均预期寿命全国第一。并且,从2001年至2005年,北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速是每年1岁。
2011年,北京市民期望寿命达81.12岁, 比全国平均长寿8年。
2012年,北京市民期望寿命为81.35岁,较全国平均高7.85岁。
到了2013年,北京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则为81.5岁。
所以,基数大、寿命逐年增加是北京人均寿命高的先决条件,81.81岁的人均期望寿命也不能算是意外。
医疗保障成长寿的关键因素
人的寿命和经济发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对改善人民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平均寿命最低的是西非国家塞拉利昂,为46岁。此外,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人均寿命也偏低。
从性别来看,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和性别分别为日本女性(87岁)和冰岛男性(81.2岁)。
美国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1岁,男性为76岁,均高于我国男女的平均寿命。
我国各地区人均期望寿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证实这一点: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寿命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均寿命则较低。
2005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赵中维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人均寿命比农村高了12年。
医疗服务保障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现在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得到极大完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寿命的差距也逐渐缩小。
北京居民人均寿命较高也是得益于医疗设施水平高,以及北京完善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
如何能活得长寿?学会减压是秘诀之一
“期望寿命和人的实际寿命不同,它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的,是一个预测值,一般是指在现阶段出生的人,在目前死亡水平的情况下,应该活到的年龄,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卫生与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
良好的生活方式,也能帮助延寿。如合理搭配饮食,不吸烟、不酗酒,大力开展健身运动,减少甜食、含油和脂肪多的食物、腌熏食品的摄入比例,降低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细胞癌变的诱发因素。通过调整行为方式,可以预防和控制50%以上可能发生的疾病。
另外,学会减压也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男性期望寿命低于女性期望寿命,正好印证以上两点。因为,男性生活方式一般不如女性健康,如烟、酒等;另外,男性一般承受了更大的社会压力以及较大职业强度。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戴熙婷
综合新京报、新华网、中新网、深圳晚报、中新网、扬子晚报、解放日报、现代快报、长沙晚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