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
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罗兰·克鲁格
庞大汽贸集团董事长庞庆华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
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
第六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落下帷幕。本届全球汽车论坛以“大变革:重构产业体系”为主体,邀请800多位海内外汽车专业人士,共同探讨未来汽车产业格局变迁。其间,中外各位业界大佬们也坐而论道,共话我国汽车产业的前景和挑战,亮点颇多。
“汽车行业增速或将低于3%”
进入今年以来,汽车产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包括增速下滑、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效益下滑、库存增加和限购城市增多等。估计中国汽车产业一些新的特点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降、汽车消费结构升级、汽车发展与能源、交通、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5万辆,千人保有量达到105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千人保有量快速上升的空间有限,公众对汽车文明社会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汽车企业规模扩大受到了舆论危机。
基于此,我们判断中国汽车产业增速进入拐点期,汽车行业增速将可能持续低于3%,甚至可能出现0增长和负增长,而且这种状态将很可能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020年至少有20%车企出局”
到2020年,车企排名座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目前,从集团军的角度看,现在我们的排序是上汽、东风,今年这几个月长安跑到了第三,一汽掉到第四,第五是北汽。我想下一步的变化还会更大,这是从集团军的角度。从单一车企角度看,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现在主要是大众、通用排在前面,到2020年这个排名肯定会发生变化。
从国内车企总数看,到2020年,至少将会有20%的车企出局,也就是1/5以上。如果说得激进点,有可能是三分之一的车企被淘汰。宏观点说技术进步慢的,创新能力差的企业肯定出局。
“合资股比迟早会放开但不是现在”
第一个是法律法规方面。放开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得很清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市场肯定要放开。但我们相应的法律法规,你要规范了才好办。第二个就是自主品牌,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我们希望通过合资企业吸收消化,无论生产管理、生产技术,包括市场环境,都能够跟上来以后,我认为那个时候就应该是开放的。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深,我们国家的合资股比迟早会放开,这是肯定的,但是政策尽快完善,我们自主品牌整个发展起来了,原有的合资模式才可能会改变。一方面建议在一定时间内,我们维持现状。另外一方面,创新合作思维面向未来,面向全球,一定要借鉴国际的经验进行新型的合作模式。
“将有18%豪华车在中国生产”
从全球经济增长来说,到这个世纪末的时候汽车产量会有巨量的增长,而在乘用车方面市场还会有所增加,差不多会增加到6%至7%之上,这意味着将有900万辆的豪华车潜在市场。不同区域这个车的增长趋势也是不一样的。中国会追上美国的高端车市场,甚至可能会超过美国市场。
今天大概有2/3的高端豪华车是在欧洲生产,我们预期这将会向中国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也就是18%的豪华车在中国生产。今天大概是10%、11%,所以这个市场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4S店仍是后市场主力军”
中国汽车市场日渐成熟,对于后市场的需求也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应该说,未来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增速会超过30%。2018年以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目前,新旧服务体系交替,传统与创新并存。由原来单一4S店售后服务模式向多元化服务转变,用户选择多样化,由原来的单一4S店或路边店,现在包括像上门服务、社区服务等转化。
我依然坚信4S店才是发展汽车后市场的主力军。这些行业的兴起,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但是不能取代4S店、经销商。经销商拥有庞大的销售、维修、服务等专业人才队伍,具备打造全新的汽车后市场服务模式的优势,应该说对后市场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应该说相对有优势。
“要有耐心 让自主品牌慢慢长大”
中国汽车做得很大,但是中国汽车让人瞧不起。实际上包括政府对自主品牌认识是不足的,甚至戴着有色眼镜,中国自主企业两极化,一部分是和国际企业迅速接轨,一部分企业依然是逆向开发的阶段。品牌的基础,市场的消费一定比我们想像得快,消费一定升级,低质低价一定没有未来,我们一定要把产品做好,品牌做响。只有品牌才有溢价能力,才能拉升消费升级。
我们相信好的产品一定要形成好的口碑,好的口碑长期积累会形成一个好的品牌,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让自主品牌慢慢长大。像韩国现代也是经过了长期潜移默化到了一个爆发点这几年突然爆发了。我相信中国的汽车品牌经过一个长期的积累也会有爆发的一天。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