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南京市委公布了《关于防止干部选拔任用中“重能轻德”的若干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如果婚变,必须在5天内向组织书面报告。未报告或报告不及时的,视情节轻重进行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或组织处理。
婚变报告制度已延续多年
领导干部婚变需向组织报告由来已久。1997年1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要求领导干部汇报“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领导干部易发生以权谋私”的六项个人生活领域事宜,其中包括“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情况”。
2006年9月24日,中央对规定的原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印发实施《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县处级副职以上领导干部要定期向组织报告个人情况,其中第一条即“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此后多地出台实施办法,要求落实中央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具体规定。
《规定》明确,如果领导干部婚姻情况发生变化,应当在事后30日内填写《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并按照规定报告。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隐瞒不报,视情节轻重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予以处理。
2010年,中办国办再次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制度,并明确规定瞒报谎报将受纪律处分,不如实申报最严重可免职。
中纪委官员:婚变不报告“就是不讲规矩”
请示报告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制度,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则是请示报告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9月出版发行《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披露,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
对于高级领导干部的婚姻状况,习近平表示,“省部级领导干部离婚、再婚第一时间就要报告,要报告发生了什么事,报告是什么原因。不要突然来了一个网上信息,我们不知真假,再去核实就被动了。光知道没有报告不行,还要问清楚为什么不报告,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派纪委去了解情况。”
2015年1月,中纪委研究室理论研究处处长苏静也谈到,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都是有明文规定的,不许打“擦边球”。“有的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离婚、结婚许多年,也不向组织报告,就是不讲规矩,而规矩一旦被突破,离违纪就不远了”。
官员婚变背后花样多
为何领导干部婚变不向组织报告,就是“不讲规矩,离违纪不远了”?官员的婚变,不仅可能涉及包养情妇、腐败等问题,也可能是贪官变裸官、金蝉脱壳的好法宝。
2008年,《南方周末》统计了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开庭受审和新近案发的41名省部级高官,其中有36名被曝有情妇;据北京晚报报道,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称,被查处贪官95%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
一名北京法官在接受《廉政瞭望》采访时分析,在审理官员收受贿赂案件中,有不少案件都有前妻参与;在一些纪委办案人员眼中,贪官处心积虑假离婚,说到底是为了切割贪腐。
比如,北京地税原票证中心主任刁维列贪腐案,涉案金额高达上千万元。刁维列的妻子证实,按照丈夫提议俩人假离婚,刁维列把部分房产转移到她名下,“这样就不怕组织查”。
也有一些官员称,自己是因婚姻问题而贪腐。交通部打捞局原主任科员陈鹏落马后就曾辩称,他是为了离婚才“想方设法”伙同别人弄到170多万的赃款,用了40万和前妻离婚。
不仅是贪腐、作风问题的保护伞,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眼里,“婚变”还是获取外国身份的“敲门砖”。
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原行长余振东等3人,鲸吞存款4.82亿美元。《廉政瞭望》披露,早在案发前,他们就和妻子离婚,并安排让前妻们嫁给了事先有约定的美国人,顺利获得美国绿卡。离婚2年后,这些“前夫”再分别经香港来到美国、加拿大“团聚”。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郭彦博 颜颖颛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中国法院网、新京报、南方周末、北京晚报、廉政瞭望、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