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前,我们的2014年度好书12类120本入围书单,在微信上被阅读了近50万次,一个月后,经过初选评委的评议,每类3种的决选书单已经产生。通过微信平台,我们已经与18万多读者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公布这36本决选好书,也希望通过微信平台,邀请读者共同参与票选,并把票选结果作为年度好书的参考之一——这是我们评选年度好书11年来的第一次,我们很愿意看到,读者的趣味和专家的选择,究竟有何不同。
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添加书评周刊微信号,告诉我们你的选择,我们将邀请幸运读者参加好书颁奖典礼,你将有可能与心中的好书作者同台。
我们选出了短名单。这好像是一句废话——之所以要强调这句废话,是因为这是第一次,由我们的书评作者群体,票选出了一份年度好书短名单。今年我们的初审评委,全都是我们的书评作者。我们认为,这是通向最终那本年度好书的重要一步,这也代表着,对书评人这一文化身份和文化群体的一种认同。
上个月底,我们的年度好书120本入围书单刚刚发布不久,在深圳,举行了全国第一次书评人年会。虽然我们的书评周刊已经持续了11年,虽然当代大众媒体书评版面的历史比11年还要更长,但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过一次以书评人的名义发起的文化聚会。事实上,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场域当中,书评人的角色多少是晦暗不明的:他们介入公共话题,却并不拥有最大的公共影响力;他们坚持专业立场,却也没有站在各自专业领域的最高峰。但与此同时,正是书评人这个群体在很大程度上界定了人们的公共阅读生活,书评人,可能是当代中国读书最多的一群人。在深圳的书评人年会上,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先生以书评人的身份发言,他每周要读不同领域的多本书,每周都要写作高质量的书评,他以书为命,觉得写书评最过瘾。
说起来过瘾,但书评人在公共领域、在大众媒体上面,做的其实是一件费力却并不讨好的事情。因为从世俗意义看,读完一本书,再写出一篇小小的评论,其间的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所以,所有真正的书评人,能够坚守自己的这一社会身份,惟一的理由,就是热爱。于是,从热爱出发,我们的好书评选,邀请这群最热爱书,最热爱读书的人,表达自己的选择,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最终的专家评选和读者票选,都将基于这份由书评人产生的短名单。
专家和读者,是读书生活的两端,按照我们的年度好书评选理念,似乎分别代表着“专业品质”与“公共立场”——任何一份大众书评媒体,最终都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有所取舍,以达到一种大致的平衡。而书评人群体,则是专家和读者之间,兼顾公共性与专业性的平衡力量。今年的好书评选,兼顾专家、读者和书评人三个群体的意见表达,我们希望以此追求一种不同群体之间的公约数。
不可否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国还没有产生诸如角谷美智子这样的书评名家,书评人这一群体也没有获得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尊重。但作为一份书评媒体,我们深信书评人角色对公共文化的重要性,我们邀请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进入公共讨论空间,通过谈论阅读,表达他们的公共意见。另一方面,正如深圳书评人年会上所表达的,我们也致力于剔除某些不够专业或者与出版行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的书评作者。我们渴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在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的背景之下,书评人这一角色能够发挥出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而这一切,从我们的书评人为我们选出了一份短名单开始。下面,就是他们的选择。
□书评编辑部
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终选书单36种
【文学】
《小于一》
作者:(美)布罗茨基
版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
本书是曾经一代文青的集体回忆,当十多年后,它终于以中文版的形式与我们见面时,人们面对它时已经不仅仅只是面对一本书,也是面对自己曾经对文学痴迷的一段过往岁月。用一本书怀念一段人生,这让布罗茨基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图书本身。
《庆祝无意义》
作者:(捷克)米兰·昆德拉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7月
他还在写,而且越写越好,头也不回地奔向深处,奔向那个注定大多数人都不会抵达的地方,那里才是小说的核心,那里才是顶级的小说家应该奔向的地方。他用短短四万字,向人们证明,小说在往上走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卸下的过程。而作为读者,还能不断阅读到他的文字,这是幸福的。
《沈从文的后半生》
作者:张新颖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沈从文的文字在今日依然不断得到赞赏和肯定,足见作为小说家文字的生命力,不仅他的文字得到肯定,关于他的研究也从未止步。张新颖“暂别”自己的本行,投入这项研究多年,他的扎实调研与深厚文字功底,让我们体会到了沈从文此前未曾展现出的某部分精神世界。
【艺术】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
版本:故宫出版社2014年9月
写作这样一本书、进行这样一项研究,是扬之水多年的夙愿。在很早以前,她就提及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实物、图像等资料都极为丰富,但我们却一直没有人来进行这项研究。如今,她将这项遗憾弥补,用她多年在各地走访的见闻,组成这部作品。
《图说中国绘画史》
作者:(美)高居翰
版本:三联书店2014年4月
一个外国学者将生命里的大量精力用于研究中国绘画,并且给出另一种欣赏视角,还能写下生动易懂的通史文字,这本就值得尊敬。而本书入围的另一层含义也是对今年辞世的高居翰的一种怀念,怀念他将中国艺术史变得有趣和精简。
《古典风格》
作者:(美)罗森 著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音乐语言本是一种和文字语言截然不同的另一语言,它更容易直击人们的内心,无需翻译,直抵深处。敢于用文字去描述音乐,需要勇气和对这两种语言的极高驾驭能力,显然罗森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他在18世纪的古典音乐和今日的读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社科】
《吾民无地:城市化、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内在逻辑》
作者:文贯中 版本:东方出版社2014年7月
文贯中旗帜鲜明地主张土地私有制,认为这是使中国走出严重过时的现行土地制度的唯一选择,他还主张拆除城乡户籍藩篱。作者既有国外的经验为参照,又立足于本土的历史与现实。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掣肘,使最大多数的农民分享发展成果,无疑是当下中国的重要议题。
《独裁者手册》
作者:(美)布鲁诺·德·梅斯奎塔 (美)阿拉斯泰尔·史密斯
版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5月
本书揭示了独裁者权力得以运行的核心法则。作者分析了一个政权和公司领导人维持自身地位的要诀,并以“致胜联盟”的概念分析了一些独裁国家和商业企业领导人的决策和行为,为读者解读现代社会的权力运行提供了一把钥匙。中国的帝制传统悠久,作者的方法不失为透视历史的工具。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 作者:包刚升 版本:商务印书馆2014年6月
为什么有的国家民主体制会成功,有的国家民主体制会失败?本书以实证研究,揭示了向心式民主和离心式民主所产生的不同后果,并填补了一项长期以来的学术空白。本书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不同的民主体制所导致的不同后果,怎样的民主体制可以巩固并长期运行。
【历史】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作者:(英)奥兰多·费吉斯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面对一个凶恶狰狞,张开血盆大口的利维坦,苏联人为什么会从被迫臣服到心甘情愿地任其驱使?通过恐怖政治,斯大林建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权体制,使得苏联民众成为了积极合作者。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在本书的众多口述史案例中,确实只有少数人以与孔子同样的智慧自保。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作者:茅海建 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3月
戊戌变法无疑使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它也是中国知识人一次奋发图强的努力。长期以来,康有为、梁启超一派的说法主宰着人们对于戊戌变法的历史认知。茅海建通过对“张之洞档案”的细心阅读,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的戊戌变法史。本书不禁戳穿了康、梁的部分谎言,而且让读者看到了历史变革的复杂性,进而理解中国的现代化。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作者:(美)周锡瑞 版本: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
在农业社会,“修齐治平”、“光宗耀祖”是中国人一个历久弥坚的情结。美国汉学家周锡瑞通过对叶笃正家族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变迁,揭示了一个精英家庭在历史转型期间的命运沉浮,将其与国运的关系提供了纵向的呈现。本书揭示,在汹涌的中国历史潮流中,家族与个人的选择往往有限而且处于被动状态。
【新知】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作者:(美)奇普·雅各布斯、威廉·凯莉
版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年3月
雾霾是最近两年公共性最强的概念之一,但我们在谈论雾霾时,对雾霾与现代文明的共生关系,对人们为抵抗雾霾所做的种种努力,却不甚了了。洛杉矶雾霾往事告诉我们,雾霾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治理雾霾所需要调动的更不仅仅是技术手段。
《看不见的森林》
作者:(美)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4年1月
《沙乡年鉴》和《溪畔天问》之后又一部堪称经典的自然文学作品,贯穿2014全年的自然文学阅读潮流中最具精神震撼力的作品。这一潮流不仅让人们重新发现自然之美,更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相处模式。
《群体性孤独》
作者:(美)雪莉·特克尔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3月
活在人群之中,却孤独无比。文学作品中先知般的隐喻,在电子文化时代,变成了一种社会现实。《群体性孤独》聚焦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所呈现出的技术对人类精神生活和社交模式的影响,令人触目惊心。
【儿童】
《亲爱的天才》
作者:(美)伦纳德·S·马库斯 版本: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6月
这是美国童书出版人厄苏拉·诺德斯特姆写给她的作家与画家的通信集,它诠释了一个好编辑如何炼成:她是一个书信体写作的高手,是发掘众多天才作者的伯乐,也是世界经典童书历史的锻造者。书中收录的近300封信,见微知著,不仅仅是大洋彼岸的一段出版史,也是儿童阅读事业开拓者的金玉良言。
《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
作者:苗德岁 编著 版本:接力出版社2014年1月
古生物学家苗德岁撰写的这本《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真正是“大家小书”。作为《物种起源》第二版的译者,苗德岁熟悉《物种起源》和达尔文的生平经历,以其专业水准解读《物种起源》,并准确阐述达尔文思想的精髓。更难能可贵的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充满悬念的讲述、妙趣横生的插画,将达尔文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巧妙地转化为小读者们一次奇妙的科学旅程。
《妈妈,为什么》
作者:(日)谷川俊太郎 等 版本:连环画出版社2014年4月
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年轻时创作的一首美丽的诗,与著名儿童绘本画家中村悦子所配的画珠联璧合,淡雅、细腻,意境悠远。三只小兔子和兔子妈妈,为我们静静地演绎出一个关于爱、希望、勇气和未来的故事。文学和艺术两个领域的大家合作的四手联弹提醒我们:浇灌幼苗的土壤,是一件需要如此倾注热忱的工作。
【生活】
《怎样看到鹿:与自然相遇的50种方式》
作者:周玮 版本:商务印书馆2014年4月
本书的主题在于呈现“一个博物爱好者的内心,以及她对自然的感受”,作者作为一个生态关注者,在不同地域文化之中穿梭往来,记录她对星空大地,气候风景,鸟兽花草的点滴观察,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新奇。我们只需带上眼睛,跟随作者一起寻觅鹿的踪迹。
《文雅的疯狂》 作者:(美)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
本书是美国记者巴斯贝恩关于藏书的名作,从中可一窥美国藏书家的品位和收藏方式。诸多爱书人患上藏书这个文雅的“小病”各有因由,巴斯贝恩在为我们探求原因和动机的同时,给我们呈现了一部灿烂的20世纪书话经典,并以他描摹的古今藏书家群像,向世间的爱书人致敬。
《一发制胜》
作者:德约科维奇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后9月
此本自传,由塞尔维亚网球运动员诺瓦克·德约科维奇亲笔撰写,首度披露这位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的热血网球人生。能阻碍梦想实现的,不光有经济拮据、战争,还可能有自身的伤病与心性上的局限,德约科维奇在书中一一呈现克服这些瓶颈的历程,为球迷献上他的真心。
【教育】
《大学小言:我眼中的北大与港中大》 作者:陈平原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6月
寒来暑往,在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两所高校执教的陈平原将对两地高校的观察以师者之眼细细呈现。平原君虽自谓“大学小言”,但此“言”关切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关切大学之精神在当今时代如何坚守,关切大学教育的理想和偏差,实非“小言”。
《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 作者:卢安克
版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4年1月
德国人卢安克将自己在中国乡村支教十余年的经验和观察写入此书,讲述乡村留守儿童究竟需要怎样的关怀。最可贵的是,他的立场不是隔岸观火,虚空高蹈,而是一点一滴地陪伴和感同身受,脚踏实地寻找真正能够给予乡村儿童支撑和力量的来源。
《盗火者:中国教育革命静悄悄》 作者:邓康延、梁罗兴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4年11月
邓康延和他的团队,历时两年时间,用影像、文字记录中国当代教育的沉疴,书写中国教育实践中的切肤之痛,直面中国教育的困境和希望,也为“盗火者”立传:记下那些奋斗在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民间组织和个人在这个时代的筚路蓝缕,他们的忧思和希望。
【经济】
《政府与市场:变革中的政府职能》
作者:(美)维托·坦茨 版本:商务印书馆2014年6月
对于市场的无形之手,在特定的时候是否需要政府的干预?如果政府必须干预,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实施的力度以多大为宜?本书描述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职能的变化,并分析了不同的干预结果。中国在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从打破垄断到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都面临一系列问题,本书以国际视角,提供了一个经济史的参照。
《重读哈耶克》 作者:韦森 版本:中信出版社2014年6月
在作者看来,中国的学人和思想者对于哈耶克的解读过于偏重其社会与政治理论,而忽视了哈耶克首先是一位经济学家,忽略了哈耶克是基于经济来谈政治和社会问题。因此,作者的重读极具当下中国的问题意识,诸如:“私有财产与市场秩序”、“政府与法治”、“民主、法治与自由”等等。
《自由市场革命:终结大政府之路》
作者:(美)亚龙·布鲁克、唐·沃特金斯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7月
作者以美国为蓝本,阐明了与资本主义经济兴衰相伴而生的国家权力的消长,提出只有转变理念,认识到要为经济的腾飞和财富的创造扫除障碍,就必须在根本上限制国家权力对经济自由的侵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当下中国广为流传,作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经验显然值得参照。
【国故】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作者:孙机
版本:中华书局
2014年7月
国学看上去很热,但传统事实上很远,因为断裂得太久太猛烈,我们对于自己曾经的文明与思想,已经非常隔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家面向公众的普及功课,是当务之急。孙机先生的书便是如此,深入浅出,匡正谬误,为传统文化的赓续,打下大众的基础。
《国学小史》
作者:梁启超
夏晓虹、陆胤 校订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4年5月
钩沉与辑佚,是传统文化研究基础性的笨功夫之一,而对梁启超这样的学术和文化明星的作品,下一番钩沉工夫,所呈现的不仅是梁启超本人的一个思想侧面,也让读者窥到近百年前传统文化衰微过程期间的公共意识。
《顾随全集》
作者:顾随
版本: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4年6月
顾随以自己的生命历程,践行着一种面向传统的现代生活的可能,他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当代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的大众认识。但顾随,并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文化符号,我们回到他的作品,也是希望以此为路径,寻找古典文学的文心,并与失落的传统精神相遇。
【畅销】
《给孩子的诗》 作者:北岛 版本: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
诗人北岛归来,带来这本简单美好的小书,收入70首外国诗和31首汉语新诗,力图为下一代提供更美的阅读天地。这本开放性经典诗歌选本扮演的其实是一个启蒙者的角色,带领儿童,也提醒成人:若有心,诗歌终将回馈给生命不可言说的丰厚与辽阔。
《21世纪资本论》
作者:(法)托马斯·皮凯蒂
版本:中信出版社2014年9月
作为畅销的经济学著作,《21世纪资本论》虽厚重却不冗长,该书用翔实的数据描述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简明解释。本书可以视为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有力支撑,皮凯蒂在书中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其解决方法的讨论,对我国解决此类问题有重要启示。
《奇石》 作者:彼得·海斯勒(何伟)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4月
对中国而言,美国记者何伟并没有带来什么显见的改变,但何伟的可贵,在于他用文字给变革中的中国留下了珍贵的底片。十二年来,这位力图把中国写透彻的非虚构作家,引爆了公众对“如何记录当下”的讨论热情,这一次,他的眼光超越中国,记录下来自不同世界的文化洞见。
【再版】
《甲午战争史》 作者:戚其章
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4月
这是甲午战争史权威、已故历史学家戚其章先生关于甲午的集大成之作,史材史笔史识俱佳,故而1990年首次出版以来即广受好评。今年适逢又一个农历甲午,120年前的那场战争再次成为全民追忆的主题,本书时隔多年的重新出版,是对历史的还原与思索,也是对2012年故去的戚先生最好的告慰。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作者:(清)刘树屏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4年1月
这是一套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识字课本,自清末问世以来,百年间成为无数人的汉字启蒙读本,或许其中也包括我们的祖辈。今年重版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尊原典,奉原样”,原汁原味整旧如旧,翻阅该书不但是管窥当年的国学启蒙课,更像是一次穿越到百年前神交古人的精神之旅。
《吴宓与陈寅恪·增补本》 作者:吴学昭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年8月
从哈佛到清华,从西南联大到燕京大学,从少年时负笈海外到战乱中流转边陲,再到晚年极端时代里所受的命运摧残,这是两位上世纪中国学界巨擘半世知交的写照,也是新旧时代中中国知识界、教育界的群像。吴宓先生之女吴学昭,在该书初版11年后,以接近一倍的篇幅,更清晰地呈现了吴宓与陈寅恪的一生。
摄影/实习生 彭子洋
撰稿/新京报记者 姜妍 涂志刚 曲飞 张弘 柏琳 李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