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9日晚9时左右,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逝世。
一介,取“一介书生”之意,与汤老先生身上浓浓的书卷气相得益彰。小编发现,不少大师,名字就很“大师”,那种文艺范儿扑面而来:“羡林”、“大千”、“钟书”、“悲鸿”、“树人”、“兰芳”……你感受下。而在通往大师的艰辛道路上,也许第一步至关重要——起一个大师般的名字。
用两个字为宜
古人用字讲究简练,但他们每次取字、取雅号时,可是毫不吝字的。什么青莲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五岳散人(不好意思穿越下)……
而在小编统计的样本中,民国以来的大师们,基本上都是两个字。这是为什么呢?小编细忖,两个字节奏感更强,更容易发挥语言之美。
比如,李太白就比李白有感觉得多,白居易如果叫白居或者白易,就不能看了。
还要注意,两个字最好不要是叠字,李白如果叫李白白……
化用成语
一介化用一介书生,张大千,则取自“大千世界”。他原名张正权,妻子谢舜华不幸早逝后,他十分悲痛,决心出家当和尚,方丈逸琳法师替张正权起了一个“大千”的法名。周树人,自然就来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了。
这些成语用得如此巧妙,不仅简洁,而且留有余味。但挑什么成语就至关重要了。比如你挑了七上八下,小编仔细搭配,也选不出合适的。比如张七上,张八下,张七八,张上下……
会用典故
中国古典诗词及著作一直是大师们起名的“灵感宝典”,像国学大师南怀瑾,名字涵义为“怀瑾握瑜”,出自屈原的《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如王国维,“国维”是指国家的栋梁,出自汉朝王充 的《论衡·恢国》:“皇帝敦德,俊乂在官。 第五司空 ,股肱国维。”“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的原名是爱兰,后借用《爱莲说》改为爱莲。
又如绘画大师赵无极的“无极”则借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思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无极即是无,即是道,无极非无,乃无所不在、无所不涵、无所不至、无……好吧,小编头已绕晕,看官们各自回家查“灵感宝典”起名吧。
彰显个人情怀
大师们的名字向来是不仅要有范儿,还要能彰显个人情怀。像钱钟书先生,人家刚出生抓周时就抓了一本书,幼时又酷爱看书,所以起名“钟书”。不服你也整一个?
再看徐悲鸿,原名徐寿康,幼时家境贫寒,读不起书,别人也看不起他。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此后他发愤绘画,终于成了艺术大师。
此外,如果你能生活在一个像齐白石所在的白石铺那般风光美好的地方,倒可以叫“白石山人”来彰显自己的故乡情怀。但是如果你的家乡叫“铁锤沟”、“靠山屯”之类,小编觉得,那还是算了吧。
巧用辈分
中国人起名有个传统,就是遵从姓氏和辈分。季羡林的“林”就是他的行辈,叔父给他取名羡林,字希逋。从他字希逋又可知,“林”还是“林逋”的意思。羡林、希逋,合起来就是“仰慕诗人林逋”的意思,是其文化寄托。
钱学森的“学”也是辈分,名字“森”,繁茂之意。“学森”的谐音是“学深”,倒是体现了学问深远之意。
怎么样,“羡林”、“学森”是不是听起来都颇具书卷气?遵守家族辈分起名的你值得拥有!
生要逢时
著名学者陈寅恪的名字文艺气息十足,陈寅恪是陈宝箴的六孙,因生在寅年寅时,故名寅恪,“寅”字有恭敬之义。
当然这种古代生辰记法的名字需要懂行又有学问的人来起,想要拥有高冷气质的你,行动起来吧。
邂逅会起名的贵人
相声大师侯宝林少时无大号,直到他入了相声门,师傅朱阔泉给他起了个“宝”字,名叫“宝麟”,后来由他将“麟”改为“林”了。
梅兰芳原名叫梅澜,一次偶然的机会牛子厚(著名京剧科班“喜连成”的创始人)见其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后来,他火得一发不可收拾。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祝炳琨 见习编辑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