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不该用“超国民待遇”吸引外国留学生
新京报 编辑 戴玉玺
2014-08-27 02:30

  一家之言

  据报道,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发布了《留学江苏行动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来江苏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每年可以获得5万到9万元的资助。

  江苏教育厅此举引来网民的非议。日前高校学费涨价潮引发的争议犹在耳边,贫困学生辍学的新闻也常见报端。这个时候江苏省教育厅斥巨资资助外国留学生,两相对照,不得不让人生疑:仅仅因为国籍不同,待遇反差就如此之大,这是否一种“对本国学生的歧视”?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这一计划的目标主要是吸引外国留学生,让江苏省到2020年时成为外籍人士来华学习的主要目标省份。吸引留学生,引进外籍人才,出发点本无可厚非,而通过奖助学金资助的方式来引进人才,也是各国高校的通用做法。

  江苏省教育厅对留学生的资助主要来自于“茉莉花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既然是政府奖学金,那么这笔奖学金便由纳税人买单。对此,当地有没有造福本地学生?江苏省教育厅在资助留学生的同时,是否已对本省学生也有此力度地进行了资助?显然,在大家看来,南京相关部门对外籍学生的资助有些过于“大方”了。

  根据26日教育部发布的《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3年,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类政策措施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3724.07万人次,资助总金额574.11亿元,我国高校学生人均次收到的资助为1500多元。这一数字跟江苏留学生人均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让人不禁对留学生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心生艳羡。

  反观其他国家高校的奖助学金政策,一般不会特意偏向国际学生,尤其是公立大学。很多国家的州立大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居民的税收,州立大学很大程度上要先满足本州居民的学生,所以奖助学金政策会偏向本地学生。而私立大学大多取决于学生在某一领域表现是否优秀,并不会特意偏向国际学生。

  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也仅仅是国籍不同,便可以享受本国学生享受不到的“超国民待遇”,江苏省此举更像是“对内歧视”。对国际化的追求应该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就算是教育资助不特意向本地学生倾斜,最起码应该做到不分国籍地域地公平申请或竞争,在满足本地学生要求的基础上对外国留学生的资助,才有意义。

  别忘了,中国高校便宜的学费和生活成本,以及国家正在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本身就是最大的吸引力。高校若能在国际上做好推介,讲好自己的故事,这比“拿钱砸”这种土豪办法,要好很多。

  □闫曼(媒体人)

相关推荐
多图直击|外国游客迷上中国风,北京实力圈洋粉
图说
多图直击|外国游客迷上中国风,北京实力圈洋粉
新京号
朝阳区举办留学生专场活动,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带来两千多个岗位
北京
贵州文旅高质量供给厚积薄发
新京号
地铁也能换人民币,为“中国游中国购”添把火 | 新京报社论
观点
“五一”假期北京接待游客1790.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北京
“中国购”的行李箱里装了啥?京味儿冰箱贴一买好几十个
北京
车展观察丨客从海外来,有中东客户一次下定100多辆新车
汽车
一张电影票根“联动”251亿元消费——北京“票根经济”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
北京
一季度北京接待入境游客89.1万人次,同比增长超六成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