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切尔夫人提出,在1997年之后英国继续管治香港。邓小平则表示,主权不容讨论。
在邓小平时代,中国转向了和平外交,谈判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邓小平的谈判技巧和智慧,为中国在艰难时刻打开外交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招式一 绵里藏针
1960年9月 邓小平 VS 赫鲁晓夫
背景:中苏交恶
“(援助)不是为了控制和干涉”
60年代,中苏交恶。1960年,从7月到9月,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给中国造成重大损失。当年9月,邓小平赴莫斯科,赫鲁晓夫在宴会上拿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事来影射中国,称“他们拿了我们的金子和粮食,可是反过来又骂我们……” 邓小平严肃地回应说:“援助是为了实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而不是为了控制和干涉。你援助了人家,人家也援助了你嘛。”
招式二 柔中带刚
1977年8月 邓小平 VS 美国国务卿万斯
背景:中美建交谈判
“奉劝美国朋友不必为此替我们担忧”
美国在与中国的建交谈判中提出要在台湾设联络处。1977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万斯时,明确反对建立联络处。他说“为了照顾现实,中国可以允许美、台间非官方的民间往来。至于台湾同中国的统一问题,还是让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奉劝美国朋友不必为此替我们担忧。”
招式三 求同存异
1978年10月 邓小平 VS 日本记者
背景:中日友好
“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邓小平访问日本,在与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会面后,出席记者招待会。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出访时第一次同意以“西欧方式”同记者见面。有记者提到了棘手的钓鱼岛问题,邓小平回应说:“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招式四 坚守立场
1982年9月 邓小平 VS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背景: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切尔夫人提出,在1997年之后英国继续管治香港。邓小平则表示,主权不容讨论。 “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这不仅“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而且“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同时,邓小平给谈判留有回旋空间,他提出在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前提下,双方先讨论香港今后五十年如何过渡得好。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网 中国网 党史博览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