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新京报微信,您可以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新京报”,或添加微信号:bjnews_xjb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贪官一个接一个落马了,但“骗子”依然逍遥自在。
据《东方早报》报道,湖南省交通系统巨贪、湖南怀通高速公路建设公司原经理佘小年曾找“大师”王林消灾,并以“修庙”名义给王林汇款230万元。虽然王林痛快认账,但公安机关却放过了他。
“大师”的神功当然不止于此。去年,王林远遁香港后被江西方面指控涉嫌非法行医、诈骗等“七宗罪”。但今年6月,王林就高调上演了一出“萍乡三日游”:他轻轻地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
难怪有网友慨叹说,“这才是真的大师啊。”
媒体同样迷惑不解。《新京报》刊发评论质疑说,那么多违法线索,都像断了线的风筝,而调查俨然已“烂尾”,能不神通?而究竟是谁在后边为他“发功”护体,也值得深究。
“大师”捏住了官员的“七寸”
想想这是多么滑稽的一幕:收取贪官赃款的“大师”面对司法机关询问面不改色、理直气壮,反而是后者躲躲闪闪、不敢深究。“大师”在法律面前的护体神功到底源自何处?
《华商报》一语道出了无数人的困惑:王林涉嫌犯罪的事实如此确凿,犯罪情节如此清晰,甚至王林都自己送到了司法机关的眼皮底下,当地司法机关也没有任何反应。那么司法机关这是司法不作为呢,还是忌惮什么而投鼠忌器呢?
《新京报》的评论认为,“大师”不倒根源在于有保护伞。“王林之所以能在权力场和名流圈游走自如,能够金蝉脱壳,就是因为他坚挺不倒的背后,有人给他罩上‘金钟罩’。”
为何有人暗中袒护一个靠坑蒙拐骗起家的“大师”呢?《中国青年报》用连环问句展开了逼问:给王林送过赃款的官员,除了巨贪佘小年之流,还有多少?当地政府部门为何有案不办?
是不是相关官员确有把柄,握在王林手中?王林是否真是一个反腐败的突破口?
《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戳破了这层窗户纸:“空盆来蛇”等破法术不过是个敲门砖,王林通过它结交权势,甚至以知道谁是“腐败分子”的方式,修炼出退可以自保,进则涉嫌违法犯罪的“金钟罩”,这才是他自认为能够金身不坏的真“法术”。
《羊城晚报》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王林不怕法律制裁的原因,“任何能够忽悠一大群人的‘大师’,一定都是‘实用心理学’的大师。当王林的‘神话’被揭穿之后,那些‘王府’常客不但会为自己的受骗上当感到脸面尽失,而且还担心被连累,因此保护王林也就是保护自己。王林之所以不怕被‘拿’,也许就是看透了暗中保护者或放纵者的心态。”
“大师”炼成了法外神功?
纵然涉嫌“七宗罪”,“大师”也可以来去自由,视法律为无物,这怎能不让民众愤慨,更有网友担心,王林会不会和郭美美一样,将部分官员和法律玩弄于股掌之间,还能做到全身而退。
《成都商报》指出,王林的法外神功是如何炼成的?这绝不能成为一道哥德巴赫式猜想。没有人可以让法外神功护体,外在的监督力量也不会就此散场。面对外界质疑缄默以对,试图用拖延来逃避舆论和公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能没那么容易。
“一个文明和法治的社会,怎能容忍这样一名‘神棍’继续招摇撞骗下去,又怎能任由一个涉嫌违法的人继续逍遥法外。”央视网连用两个“怎能”呼吁有关方面尽快给出调查结果。
《新京报》也提醒,“偌大个江西,堂堂若干执法部门,应该就王林这事,给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不应奉行拖字诀。为一个江湖大师透支权力公信,不值。”
《郑州晚报》认为,王林接受赃款固然要查,其背后的保护伞也不能放过。不论是江西的公检法还是湖南的检察官,都不敢碰王林,那么到底是谁充当王林的保护伞呢?需要彻查。
“拜大师”官员药不能停
从贪官拜“大师”,到贪官害怕“大师”,以至于发展到两省司法机关对一个神棍无能为力的地步,反映出了什么?
长沙网“湘江评论”指出,贪官热捧“大师”折射出了党内一些官员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深处已出现严重问题,他们把“干得好不如夸得好,夸得好不如烧香烧得好”当作升职的金科玉律。这是一种信仰缺乏和精神空虚。
人民网的评论认为,拜大师之风兴起,内因在于贪官精神“缺钙”。要治疗这种“缺钙”症,评论援引网友的话给出了一剂“良方”:既要坚决打击惩处利用权力腐败、走歪门邪道来选拔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也要加强干部党性教育。
新京报新媒体编辑 张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