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桌的你》放弃了残酷青春的初稿,小清新的风格虽票房过亿但也遭到了观众质疑。
由郭帆导演、高晓松监制、周冬雨林更新领衔主演的青春校园爱情片《同桌的你》自4月25日上映以来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轻松实现票房过亿,但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在票房与口碑两极化的名单里也多了一名新成员。
从小虎队的《爱》到高晓松《同桌的你》,从大白兔奶糖绿青蛙到白衬衫白球鞋,还有那些让80后历历在目的历史事件和情绪:1998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后的愤怒,9·11双子塔被袭击后的惊恐,还有非典被关在校园或某栋隔离楼里感觉死亡真的在迫近。电影《同桌的你》勾起了我们太多的记忆,却同时也让人们在怀疑,这是一部电影?还是一部记忆中片段的拼凑?
片段拼凑? 就是要勾起大家的回忆
对于这样的质疑,导演郭帆承认确实就是想用这种形式勾起大家的回忆,监制高晓松也表示,这不是导演的作品,也不是他高晓松的作品,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和电影公司合作出品的目的是给更多观众看的产品。现在观众的反应,他们很满意。
导演郭帆透露,因为目的是勾起大家的回忆,所以在创作过程中,他们首先抛弃了高晓松第一稿剧本,将故事转移到80后身上,因为80后是现在的电影观众主体。为了让剧本故事更加接地气,他们搜集了身边很多人中学和大学的故事,比如其中的窃听女生宿舍就是高晓松大学时真实的经历。
对于观众指出影片中的诸多Bug,如男主角本来上文科班,结果大学却考上计算机专业,对此导演郭帆承认确实是一个Bug,他虽然早就意识到了,但因为没把太多精力放在这点上,所以没有修改,现在被观众看出来,他认。
票房过亿 在中国卖钱,情怀很重要
《同桌的你》上映三天就票房过亿,这让很多人感觉吃惊。对此,高晓松表示这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导演郭帆则说,票房的问题他没有想太多,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这部片这么快就破亿,但就他的观察而言,在中国目前的电影票房市场,只要是那些能够触及人们心灵的、打动观众的,基本都会有不错的收入。“观众现在好像挺喜欢怀旧,可能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郭帆认为,目前中国卖钱的商业片里,情怀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对于现在出现的关于影片票房和口碑两极化的现象,导演郭帆表示暂时不想为自己辩解什么,他希望会在比如影片下档后一个月,没有那么多人再关注时,再好好总结一下这部影片给他的得与失。
■ 高晓松释疑
从没说过这个电影不是MV
新京报:有人评论说这部电影太过片段化,就像几个MV拼凑在一起。对此,你怎么看?
高晓松:你觉得有拼凑感,我完全尊重你。我没说过这个电影没有拼凑感,也没说它不是MV。评论是最容易的一件事,尤其念过两年书的,你想说一个电影好,可以说十条,想说它不好,一百条都能说出来。贴标签更容易,但我觉得都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有没有票房或者得没得奖。你可以去拍一个电影奔着得奖去,但我们就是想拍一个给观众看的。观众看了,好不好?我觉得挺好。不说我们是奔着票房去的,我们就是奔着给更多人看去的。
新京报:这部影片目前好像又陷入了票房口碑两极化的境地,你怎么看?
高晓松:我没听到两极分化,可能人家不跟我说实话,也可能不在我微博里说实话。可能全天下的人都在骗我,谢谢你让我清醒一下。
新京报:你觉得这部电影成功的点在哪儿?
高晓松:观众喜欢。
新京报:你认为商业片和文艺片的标准是什么?
高晓松:我认为它是一个体制问题,基本上如果完全听导演的就脱离了商业片,如果听制片人听监制的那就是商业片。我的第一部电影和第二部电影都是全听我,这部我既是编剧又是监制,而且其实我最后就是听了制片人的,放弃了我最开始的残酷青春那一稿。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一部电影就是拍给观众看的。
新京报:片中加入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9·11、非典这种典型的社会事件,会有评论说感觉是在刻意地融入社会背景。你怎么看?
高晓松:电影本身就很刻意。给人往脸上化妆、打光,本身就很刻意。想拍这个时代的事那你不加入这个时代的元素吗?
新京报:还有人感觉剧情太过老套,没什么新意。
高晓松:一年要拍一千部电影,有多少部有新意?同桌的你,大家都有这样的故事,我们就是要把这故事拍出来给大家看。难道我们为了有新意拍一个谁都没经历过的事?
这就是为了给更多观众看的一个电影,它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大家一起为了观众制造的一个我们觉得还不错的产品。这部电影既不是导演的作品,也不是我的作品。我还留着我第一稿的作品,导演也有他的导演剪辑版。
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丹
虽然被导演郭帆踢爆“他俩在戏里的火花是真的”,屡次被拍到甜蜜牵手,但面对媒体和公众,周冬雨和林更新还是坚决否认两人之间有超越友谊的情侣关系。林更新说因戏生情是件困难的事,而周冬雨则仅将林更新定义在“男闺蜜”的界限里。
4月25日,由周冬雨林更新主演的电影《同桌的你》上映,不管这是不是真实中成就二人的红线之作,1米86的东北大男孩搭配1米62的文艺小清新,学渣搭配学霸,都符合了人们想象中浪漫校园的情侣组合。
近日,周冬雨林更新坐在新京报记者面前时,用林更新的话说是“已经累蒙了”。据宣传人员说,这是他们二人第一次共同坐下来面对同一个记者一起回答问题。过程和效果果然出乎我们意料。在“我跟她/他不熟”的前提下的各种插话、抢话、戗话、嗔怪、退让、相争……一对小情侣(还是正在闹别扭的)的形象呼之欲出。
新京报:用三个关键词形容你认识的周冬雨。
林更新:憨厚(周冬雨旁边喷笑:你才憨厚呢。我什么时候憨厚了?我很胖吗我憨厚?),挺憨厚的。然后比较文静,然后还有……有礼貌。
新京报:会用哪三个关键词形容你所认识的林更新?
林更新:高、富、帅。
周冬雨:他挺幽默的。还挺萌的,跟他年龄和身高不符的萌。还有,挺二的。有种东北气质的二。
性格
新京报:形容下她(周冬雨)的性格。
林更新:性格(周冬雨:性格温柔)还是和片中角色有点不一样吧。可能演得很温柔(大笑)。(周冬雨:好,就这么结束了吧。)其实我对她了解没那么多啦,她有种韧劲吧,就是比较坚持。对戏里的情感也好,对什么也好,那种态度,坚持,我觉得她本人和角色比较接近的是这个。
新京报:你跟林一有相似的地方吗?
林更新:有,那种叛逆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就是我没他那么冲动。比如他带头去游行,煽动班里同学情绪,这个我干不出来。还有一点挺像的就是自己有主见,自己想做的事家里再干预也得去做。
对象
新京报:具有什么特质的男生会比较容易吸引到你?
周冬雨:我从小就喜欢长得高的。小时候喜欢那种又高又胖的,现在……外表还好吧。我小时候看我爸妈觉得他们长得可高了,所以我就喜欢长得高的。现在长大了,觉得两个人和谐可能比较重要,外貌占第二吧。
新京报:林更新呢?容易对什么样的女生动情?
林更新:两个人能说得上话,能交流,想法比较一致,这是最根本的。我不是外貌协会,干净大方就行。
新京报:让你给周冬雨选,什么样的比较适合她?
林更新:并不一定是大帅哥。
新京报:如果你给林更新选呢?
周冬雨:首先得是女的,是不是只有女的(问林更新)?
林更新:……
周冬雨:到目前为止只有女的,未来不一定。
林更新:其实我自己也还没有方向,要是自己有方向,我早就……对吧?
爱情
新京报:片中两人的爱情还挺长的,从初中到大学,甚至到结婚的时候彼此都还没放下对方。你觉得会有这么长的爱情吗?
林更新:怎么不会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些美好的东西都会有,只不过很难做到而已。
新京报:什么会让它难做到?
林更新:很多因素。
新京报:周冬雨觉得现实中有这么长久的爱情吗?
周冬雨:我现在才22,没试过。
新京报:你会憧憬吗?
周冬雨:一步一步看吧,因为我也没做过。我可以去尝试,但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
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丹 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