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李泰祥走了,《橄榄树》留下来了
新京报
2014-01-04 02:30


1999年8月,李泰祥在一次演出彩排中。时报集团/CFP


李泰祥与齐豫让《橄榄树》成经典。


2013年4月19日坐轮椅领“文化奖”。

  新京报讯 (记者古珺姝)台湾音乐大师李泰祥于2日晚8点病逝,享年73岁,他曾谱写过《橄榄树》《欢颜》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生前饱受帕金森症折磨25年的李泰祥去年11月因甲状腺癌恶化入院,终因病情恶化于新店慈济医院辞世。其得意弟子齐豫去年12月8日曾到病房探视,这也成为她与大师的最后告别。李泰祥曾表示身后的一切仪式要低调,对于外界关心的告别式以及火化日期,弟弟李泰铭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事情来得突然也无法预定,目前还未确认何时能火化。”据悉,李泰祥的灵骨塔位将放在新北市的金宝山墓园。此外,1月5日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举行的《橄榄树下的黄金岁月——李泰祥歌乐经典音乐会》将如期举行,该活动如今已变为首场追思会,李泰祥的女儿李若菱将首演新作“橄榄熊”,自弹自唱向父亲致敬。

  【生平】

  李泰祥 1941年生于台湾台东县阿美族原住民的清寒家庭,1956年考入国立台湾艺专美术印刷科,而后转入音乐科,主修小提琴。曾担任中国青年管弦乐团、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台湾电视公司交响乐团等的首席小提琴,及省立交响乐团指挥等要职。20世纪70年代,校园民歌风行时期,他所创作的《橄榄树》《欢颜》《你是我所有的回忆》《一条日光大道》《错误》《告别》等成为经典。1981年,他凭借电影《名剑风流》获金马奖最佳原作音乐奖。李泰祥一生致力于推动台湾本土及原住民音乐文化,齐豫、许景淳等人均是其得意弟子。

  【与齐豫相遇】

  齐豫、李泰祥的相遇,简直是天雷勾动地火。1978年,齐豫空前绝后同时拿下当时两大民歌比赛的金韵奖以及民谣风冠军,李泰祥听到这位台大人类系女孩的歌声,认为他终于找到了最完美的声音,诠释他那些难以归类、走在艺术歌曲与通俗歌曲中间的创作。1979年《橄榄树》唱片封面,我们第一次看到“李泰祥作曲、编曲、指挥”如此大气的副标——以前“流行歌曲”专辑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摘自马世芳《一首完美的歌》

  悼 念

  黄昏才在网络上看到朱学恒做的一个影响专题,叫《今年,我们说过的再见》,怀念的是2013离开我们的人,里头有大家都知道的李国修先生。没想到,几个小时前,李泰祥老师也走了。他是我初中的音乐老师,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基隆中学。上课时偶尔会来个小提琴演奏会。那是我这个乡下孩子第一次看到小提琴的模样,第一次现场听到它那美妙的声音。老师走了,但他的音乐留下来了。

  ——@吴念真(台湾知名导演、作家、编剧)

  老友李泰祥离开了,愿他迎向一条日光的大道。

  ——@胡德夫(台湾民歌之父)

  “李泰祥的新唱片你买过没?”不会再有“李泰祥的新唱片”了。悼。

  ——@黄伟文(香港著名作词人)

  其实这次住进“安宁病房”就知道老师的状况已经很不好,对自己来说他的离开是迟早的事,现在知道老师走当然很难过,但他不用再继续受苦很重要,希望他可以好好地走。

  ——@许景淳(李泰祥弟子)

相关推荐
吴必虎:好客友善和包容,才是城市“长红”的根本
智库
“闪红城市”频现,缘何网红城市热度维持时间越来越短?
智库
“三千孤儿”的漫长归途
时事
踏访这些古迹,就像是掀开时空的帷幕
文化
楸树花那么新,那么脆弱,吹散在如醉的春风中丨周末读诗
文化
揭秘 《北上》“花街小院”:剧组如何让运河文化活起来
娱乐
鳌太线失联小伙的幸存记忆:我们征服不了山,只是山放过了我们
时事
人大代表汪玉成:乡村广发“英雄帖”,吸引年轻合伙人
时事
家世、情缘与学术:说不尽的陈寅恪
文化
深圳“悬赏千万寻子”当事人:“蹭流量”是寻子家长不得已做的事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