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老太不能举证被撞 孩子家长无需赔偿
新京报
2013-11-22 02:30

  ■ 议论风生

  今年6月,四川达州三名小孩扶摔倒老太,却被指肇事。近日,该老太痊愈后住到当事小孩家中,要求赔偿医药费。11月19日,在所在镇司法所“大事化小”的建议下,三个小孩家长与老太家人达成口头协议,同意赔偿老太一部分医药费用。(11月21日《华西都市报》)

  就此案而言,目前双方各执一词:3个孩子说是老太自己跌倒后,他们刚扶老太胳膊就被赖上;老太方面则称,是3个孩子打闹将自己撞倒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还须用证据说话,比如监控视频、目击者证言等。事实上,有多个目击者证明,老太是自己倒下的。当然,这些目击者也是扶人者的邻居,而即使是全程目击的人也可能存在感知错误。案情判断,需要更多的法律证据支撑。

  但单从法律角度看,廓清双方责任未必复杂。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更对这一举证责任原则作了更详细的诠释:“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也就是说,若老太一方拿不出确凿证据证明孩子是撞人者,孩子家长就无需承担相关责任。

  这起普通民事纠纷,本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可是,老太家人却将其滞留小孩家中,并“扬言不赔医药费老人就不走”,让事件性质发生改变。它或将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上的寻衅滋事行为,甚至是敲诈勒索行为。而三位家长被迫作出的同意部分赔偿许诺,也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其他地方发生的一些案例中,有些老人假装摔倒,借机碰瓷,且赔偿要求远超出合理范围,也可能触及刑律,涉嫌敲诈勒索罪。

  救助行为永远都不会成为侵权证据,法律也本是保护见义勇为者的,遇上“扶起老人反遭讹”现象,就该循法而为。就该案来说,当地司法所不该“和稀泥”,而应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责任界定和合理裁决。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舒锐(法官)

相关推荐
判了!家长赔69万
新京号
课间踢球意外受伤,学校担责吗?最高法发布多个典型案例
第一看点
我的孩子就要在痛苦中死去,能否让他最后安宁
新京号
中学生体育课受伤,学校一定担责吗?北京延庆法院以案说法
时事
新闻多一度丨“死亡游戏”再次流行,这些危险“游戏”也容易被忽略
时事
《失孤》原型之子被拐案二审开庭,郭刚堂:人贩子不值得宽容
时事
恐怖刺激的“鬼屋”和“密室逃脱”,未成年人可以随便玩吗?
教育
民法典宣传月 | 民法典为未成年人撑起的“保护伞”
新京号
花几万元就能入职央企?就业服务机构“菜鸟无忧”被指夸大宣传
教育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