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刘醇逸案例”展现美籍华人参政史
新京报
2013-09-15 02:30

  ■ 西洋镜

  桑迪飓风去年肆虐美国之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原打算到纽约视察灾情,未料被谢绝:“我们很忙,没时间接待你。”让奥巴马吃闭门羹的人就是纽约现任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

  在美国政坛,纽约市长的名头比华盛顿诸多高官要响亮得多。纽约市长选举,在全美备受关注。

  在以往百年历史上,从未有亚裔竞选者的身影。直到今年,纽约市长竞选中首次出现了一位华裔候选人,他就是刘醇逸。

  遗憾的是,纽约民主党党内初选结果9月10日揭晓,市长候选人之一刘醇逸落败,失去了代表民主党最终竞选该市市长的机会。不过,这一结果无法抹杀刘醇逸在纽约市长竞选中的历史性意义。

  创多个历史性第一

  刘醇逸,英文名John Liu,生于中国台北,5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定居纽约。

  2001年11月,刘醇逸当选为纽约市历史上第一位华裔、也是首位亚裔市议员;2003年和2005年,他两次连任市议员。

  2010年1月1日,刘醇逸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对手,成为纽约历史上首位亚裔主计长。他还是纽约市首位赢得全市性公职人员选举的亚裔人士。主计长是美国一个城市里,除了市长之外,影响力最大的人。主计长是市级政府的财政和审计主管,主要负责监督和审计美国市级各个财政部门的财政运转和预算运转情况。

  2013年,刘醇逸宣布竞选纽约市长。这是纽约首次出现有华裔候选人参与市长竞选。

  刘醇逸曾发表竞选感言称:“纽约市需要成为一个有统一标准的城市,所有人都能拿到公平的工资,享有公平的机会;一个统一标准的城市,让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同贪婪的人展开较量。”

  笔者认识刘醇逸好几年了。那时,他是纽约唯一的一位华裔议员。当时,他不会讲汉语。随后,他努力学汉语,到现在,讲得越来越好。

  竞选主计长的那段时间,刘醇逸每天早上6时就到地铁口同当地民众握手,宣传自己。

  竞选纽约市长的这段日子,他更加勤奋了,经常走访纽约市各社区。有时,他连续十多个小时密集访问社区组织、宗教团体,接受媒体采访。

  刘醇逸给人的印象是:不管任何时候见到他,他总是活力四射;在任何正式场合,他总是西装革履,彬彬有礼,言行得体。

  细想起来,这其实是美国从政人士的共有特点。

  参政议政赢归属感

  长期以来,在美华人很少参政议政。这除了早期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原因外,最主要是华人并未感受到参政的重要性。因此,在美国政界,极少看见华人面孔。华人在美从政,比非裔或西裔有更多的壁垒和阻碍。

  早在2009年,刘醇逸竞选纽约主计长时,他的竞选之路就极为坎坷。

  从一开始竞选筹款数额最多、初选创纪录的16万个签名连署、民调排名最高、受到最多工会和民代背书等优势,最后却频频受到英文媒体和犹太裔对手攻击,包括质疑其广告中的幼年血汗工厂经历等,制造刘醇逸“诚信”危机,选情一度告急。

  但最终,在亚裔选民及工会的支持下,刘醇逸赢得历史性胜利。这场来之不易的胜选表明,亚裔选民在迅速成长和成熟。

  华人华裔逐渐发现,如果不参与政治,当自己利益受损时,总是得不到有力支持,感觉缺少归属感,难以融入美国。于是,华人华裔近些年来参政议政的意识明显提高,成绩明显,刘醇逸的表现即为明证。

  □高娓娓(美籍华人)

相关推荐
北京东城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三百余名中学生走进“水木清华”
教育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第一看点
一月一本,2024年的12本精彩推理小说
文化
北京出版集团每周新书新作(2024年9月22日—28日)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