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传习录》基本观点
新京报
2013-08-24 02:30


守仁格竹


龙场悟道


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1610年-1695年)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1811年-1872年)


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士祯(1634年-1711年)


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
——梁启超(1873年-1929年)


阳明心学是我终生的精神食粮。
——蒋介石(1887年-1975年)


阳明其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其学风淹被之广,渐渍之深,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
——钱穆(1895年——1990年)


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
——章太炎(1869年-1936年)


我推崇王阳明,是因为他在朱熹的理学已经成为正统的环境下,提出心学,有革命性的意义。
——林毅夫(1952年-)


王阳明独具谋略、娴于兵法,是无可置疑的军事天才。
——余秋雨(1946年-)


王阳明在大地上走过,大火都说他走到了高峰,我趴在地上专心地把他的脚印拍下来。
——雾满拦江(1980年-)

  【《传习录》基本观点】

  1、大道至简,儒学为人生终极学问

  经龙场悟道后,阳明先生自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见《朱子晚年定论》),对自己的儒学思想在格竹遇困后转而探求佛老的经历后悔,“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见《传习录》萧惠问仙佛一事)。认为儒学是人生第一学问,轻易不言及佛老。

  2、知行合一

  阳明先生强调对真理的探求必须以自身诚意,切实笃行,要知行并进。强调“知行合一”,“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见《传习录》徐爱)”

  3、“致良知”

  以儒家名篇《大学》的核心思想“明明德”,阐明“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见《传习录》徐爱)”。强调“致良知”是儒家第一学问,“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见《传习录》欧阳崇一)”。对人的心灵、意识、认知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描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就是著名的阳明四句教。

  ——摘自《记要——儒者顿悟的叮咛》

  【演绎阳明】

  改名守仁

  王守仁之父王华在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中了状元,王守仁就随父移居北平(北京)。《明史》载,王守仁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不能说话,告诉他人,改名为王守仁,他才说话。

  静坐忘归

  十七岁时,王阳明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进了道教的铁柱宫,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通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

  学高遭嫉

  王阳明22岁时考进士不中,当时相当于宰相的内阁首辅李东阳让他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嫉妒者认为他若中上第,必目中无人。25岁再考时被嫉者所压,又未考中。28岁礼部会试时,他考试出色,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

  射技惊人

  王阳明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但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认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视守仁。一次竟强令守仁当众射箭,想以此出丑。不料守仁提起弯弓,刷刷刷三箭,三发三中,全军欢呼,令张忠十分尴尬。

  廷杖谪贬

  王守仁做了三年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诛后,任庐陵县知事,累进南太仆寺少卿。其时,王琼任兵部尚书,以为守仁有不世之才,荐举朝廷。正德十一年(1516)擢右佥都御史,继任南赣巡抚。

  守仁格竹

  王阳明早期尊崇程朱理学,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子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龙场悟道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王阳明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居偏远使他对《大学》有了新领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史称龙场悟道。

  花开花落

  王阳明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辞官讲学

  王阳明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做事智敏,用兵神速。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嘉靖六年(1527)复被派总督两广军事,后因肺病加疾,上疏乞归,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谥文成。

  【阳明语录】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相关推荐
以更公开透明机制,破除对算法的神秘化想象 | 新京报评论
观点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时事
性犯罪者‌出书称性侵未成年是“意外”,近期再次被判入狱
文化
老来依然一书生:费孝通的学术人生
文化
测试移动编审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时事
帐前犹忆护灯人:费孝通的学术遗产
文化
刘三解:《汉末之变》的书写包含了历史认知的三重“框架”
文化
深入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及其内在逻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时事
尹锡悦下台后,韩国风波未止
国际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