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开放民营银行,公众是受益者
新京报
2013-07-07 02:30

  ■ 社论

  缺少民营银行的竞争,是实体经济缺血,银行业服务水平不高、金融产品质量偏低的直接原因。民营银行更多涌现,将能带来充分竞争,令公众蒙利。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再次明确,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中国目前已有300多家银行,单从数量层面而言,中国银行业体系似已比较合理,甚至有观点认为,银行业垄断完全站不住脚。不过,这些银行绝大部分属于国有性质,真正能向国有大行叫板的,完全由民间资本掌控的银行,仅有民生银行一家。

  国有银行的主导下,一方面,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融资机会,例如民生银行主营50万到500万的小微企业贷款,其他国有大行是不屑于做的,国有大行的贷款,多大量集中投放在“铁公基”项目。另一方面,银行业的服务质量令公众不满,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服务收费、网点布局与设施设备、服务态度、产品销售以及银行卡”等几大方面,民众满意度最低,也是各类意见和投诉最多的。而诸如银行排队时间过长、没有配备厕所难“方便”等问题,更是早已经成为银行服务的“老大难”问题,久久没有得到解决。

  在服务收费上,目前,商业银行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一些银行的各种手续费收入占据了净利润的大头。监管部门多次准备出台标准化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但至今进展缓慢,像挂失费、小额账户管理费这样早该取消的收费项目,依然在大行其道。

  民营银行在收费方面显然做得要好不少。以民生银行为例,其收费项目与其他银行相比是最少的。其大股东史玉柱曾披露,他曾与民生董事长董文标交流,民生2012年数百亿利润,银行收费这块收入才两亿多,完全可以取消这些收费。董文标对此深表同意,但他同时表示,如果民生这样做,其他的银行会来找他算账的,所以他不敢干。

  可见,在国有银行的主导下,即便民营银行想进行服务的创新,给消费者更多实惠,也得看国有银行的脸色行事。民营银行与国有资本主导的银行相比,其服务意识更符合现代服务业的大方向——储户应是银行的上帝,而现在恰恰相反,银行却像是储户的上帝。可以料见,如果这一次民营银行开放步伐加快,更多民营银行涌现,竞争之下,许多收费项目自然会减少。

  可见,缺少民营银行的竞争,是实体经济缺血,银行业服务水平不高、金融产品质量偏低的直接原因。民营银行如果能够打破国有银行的绝对强势,将能带来充分竞争,民营资本出于利益考量,有望成为行业搅局者,搅动一池春水,激活银行业的活力,提高创新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大幅提高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才能为民众带来更高水平的银行服务。

相关推荐
入伏啦!来这些博物馆看展纳凉→
新京号
“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筑起“暖心港”
新京号
450+岗位!雄安这场招聘会就在明天→
新京号
央行: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财经
央行: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完成进驻;校园配餐领域首个国标发布
时事
1800余人参加!容西这场招聘会成功举办
新京号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开幕
新京号
事关债券市场、汇率市场 人民银行回应市场热点话题
财经
2025年服贸会9月在京举办,公众开放日时间定了——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