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摆摊城管:我们是好心,但被曲解
新京报
2013-06-19 04:34


“卧底城管”桂文静展示摆摊的牌子。


桂文静和同事杨希摆地摊时卖的发卡。


“卧底城管”摆摊期间记下的日记。

  桂文静接受采访称,被曝光后压力大,妻子曾想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

  关于摆摊

  “想站在小贩的角度找解决办法”

  新京报:作为一名城管,“体验摆摊”的初衷是什么?

  桂文静:我不太善于交流,之前碰到占道经营的小贩,我们去管他,旁边就有人说,你们管他做什么?我就不知该怎么处理。于是我跟领导提了这个想法。去练摊,是想能站在小贩们的角度,找出办法去解决问题。

  新京报:为什么不知该怎么处理?

  桂文静:管吧,他觉得你不同情他,社会都同情弱者,不管吧,又违背我的工作职责。

  新京报:你们一共跑了几个地方练摊?

  桂文静:主要是在洪山区,在自己管辖的区域,首先是考察虎泉,但城管一直驻守在附近,不让摆,然后我们又去了鲁磨路,后来是去徐东。

  新京报:卖什么?从哪里拿的货物?

  桂文静:第一次摆,我们从汉正街批发了发卡,但生意不好,旁边有一个卖杯子的人,他的生意很好,我就想找他批发一点货,他说可以,但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摆,后来我们就到徐东去了。

  新京报:也就是“体验”并没有严格的计划?

  桂文静:对,只是做尝试。

  新京报:最后成本花了多少?赚了多少?

  桂文静:我们还没来得及统计,本来打算两个月体验结束后计算,但被打断了。

  关于换位

  “融入小贩生活,城管来了会跑”

  新京报:第一次摆摊是什么感受?

  桂文静:迈出第一步很难,觉得有点丢人。我一个朋友说他第一次摆摊时,晃了好几条街,走了一晚上,东西也没摆出去,我就是这种感觉。

  新京报:在你的日记里,曾讲过遇到城管逃跑的事。

  桂文静:当时我摆摊有一段时间了,只是听有人喊城管来了,好多人开始收摊。我和朋友也收拾,用床单卷起来就跑,结果货掉了,我准备捡,我朋友大叫,还捡什么?赶快跑。我就跑了。

  新京报:跑是什么心理?你当时已经有小贩的心态了?

  桂文静:当时真的是已经融入这种生活了,知道周围的人在跑,就完全是小商贩的心态。还有就是在自己大队执法的区域内摆摊,也担心被认出来。

  新京报:会不会感觉有些分裂?白天你是执法者,晚上又变成执法对象。

  桂文静:是有些分裂。

  新京报:那你怎么看摆摊时遇见的执法城管?

  桂文静:就像我很好的朋友抱怨的一样:管这么严干什么?我当时就是这种想法。

  关于质疑

  “好心被曲解,怎会没压力”

  新京报:网上有很多质疑,甚至怀疑你们的练摊日记,也是事后补写的。

  桂文静:我只能保证,这次体验活动和体验笔记都是真实的,我再解释,也还是会有质疑声,但是我不可能把这么多实际生活的东西,在一天之内就凭空想出来,编也得有时间和素材吧?

  新京报:也有人说是炒作。

  桂文静:说实话,我们是想站在摆摊者的角度了解一些事情,并没有像网友说的,是炒作。说实话,我是不会说话的人,也不知道怎么说话。

  新京报:那为什么选择在自己大队辖区摆摊?这样被认出的可能性不是更大?

  桂文静:网上一直有误传,说我在自己执法的地方摆摊,其实不是,白天我管辖的地段是友谊大道,但摆摊的地方是徐东大街,而且我们选择街尾,注意隐蔽,后来发现没有认出来,就放心了。

  新京报:报道出来前,你们是否已经知道?

  桂文静:如果我们真是做好了被报道的准备,不会像现在这样说话不清楚,我没想过被报道,我也不想接受采访。

  新京报:为什么不想接受采访?

  桂文静:压力来自网民和媒体。我们是好心,但被曲解,怎么会没压力。昨天我回去老婆跟我说,赶快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怕事情越闹越大影响孩子。我希望你们少关注我一点,谢谢你们。

  关于职业

  “这个结果真让我接受不了”

  新京报:你没体验之前,对小贩群体是什么印象?

  桂文静:之前以为,小贩对城管印象很差,但后来了解,很多小贩觉得武汉城管还可以,当然还有尖锐的骂声。

  新京报:你在执法过程中遇过激烈的对抗吗?

  桂文静:总的来说还好,我们去管,一般不会没收东西,只是让他们离开,但我们一走,他们还是回来继续摆。

  新京报:你觉得这个职业有负面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桂文静:负面报道太多,如打人之类的。

  新京报:那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

  桂文静:我一直觉得只要努力,就能有一定的结果,但没想到是这个结果,让我接受不了,真的让我接受不了。

  新京报:练摊后,你对你的工作有新的想法吗?

  桂文静: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有更多的方法能改进城管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新京报:这次体验带给你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桂文静:让我能站在摆摊者的角度来体会,他们真的很辛苦,我们政府能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让地摊文化能够继续下去,规范起来,没有必要一刀切取缔。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相关推荐
疏堵结合整治占道经营,北京力争年底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北京
芜湖这里,“自助”卖西瓜!
新京号
打通城市“堵”点 提升城市品质
新京号
头条 | 热搜冷却后,界首“玉米阿姨”遇到甜蜜烦恼!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中国玉石商人被震碎的淘金梦;年轻人站在生死交接处
时事
城管“督促”商户摆摊,是促消费也是增年味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融雪剂怎么用、电动车火灾怎么避免?北京市城管委“摆摊”解答
北京
岁末年初之时,重温《浮生六记》中的古代日常
文化
草根公益人仙姐:帮助燕郊白血病友重启人生
时事
新闻多一度丨商拍扰序引热议 各地如何“出手”?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